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注射式隆胸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合并乳腺其他病变的X线与MRI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AG隆胸术后钼靶X线与MRI的影像表现。结果钼靶X线及MRI能显示充填物位置、形态,合并乳腺病变4例,X线全部漏诊,MRI能检出病灶。结论钼靶X线是PAG隆胸术后普查、随访的首选方法,但出现并发症或者合并乳腺病变时,MRI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导致静息状态下正常心肌CT首过灌注缺损伪影的差异性,为心肌CT首过灌注选择合适对比剂浓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低浓度对比剂组(碘帕醇,320mg I/mL)和高浓度对比剂组(碘帕醇,370mg I/mL)两组,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心电图正常、冠脉基本正常的CAD-RADS 0-1级、心肌灌注图像质量优秀的174例患者:低浓度组77例,男35例、女42例,平均年龄(56.32±13.14)岁,BMI (22.87±3.11)kg/m2;高浓度组97例,男33例,女64例,平均年龄(55.77±12.08)岁,BMI (23.82±3.40)kg/m2。采用Siemens 2代双源CT前瞻性冠脉CTA+静息态心肌首过灌注一站式检查模式,依据体重制定个性化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率,对比剂流率5~6mL/s,总剂量55~75mL。把最佳舒张期图像导入Syngovia VB1140后处理软件,进行Cardiac function心肌灌注成像处理,根据软件自动勾画出左心室室壁,勾画错误部分进行人工勾画校正,根据左心室分段牛眼图,把左心室室壁分成17个节段。统计两组正常心肌首过灌注出现的低灌注区域位置、数目、主动脉根部CT值、左主干CT值、左心室CT值和两组的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用量;并分析两组出现低灌注区域、主动脉根部CT值、左心室CT值、左主干CT值和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用量的差异性。结果: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四分位间距或中位数表示。低浓度对比剂组出现低灌注伪影数85个,中位数为1.5个;管电压的中位数为80kV;管电流为(248.0±52.3)mA,对比剂用量为(63.0±8.6)mL;主动脉根部CT值为(658.81±133.96)HU,左主干CT值为(645.45±140.88)HU,左心室CT值为(551.52±128.59)HU,左心室前间壁CT值(161.96±29.71)HU。高浓度对比剂组出现低灌注伪影区域数为114个,四分位间距为2个,管电压的中位数为80kV;管电流为(256.7±46.9)mA;对比剂用量为(63.1±7.8)mL;主动脉根部CT值为(729.02±138.22)HU,左主干CT值为(707.97±157.34)HU,左心室CT值为(610.14±144.94)HU,左心室前间壁CT值为(165.54±39.49)HU。对两组出现低灌注伪影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根部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主干CT值、左心室CT值、前间壁CT值以及管电流、对比剂用量、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管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0,P=0.577)。结论:低浓度对比剂与高浓度对比剂组在静息状态下正常心肌CT首过灌注成像中,出现低灌注伪影区域数量和左心室前间壁CT值、左主干CT值、左心室CT值无显著差异,两组的对比剂用量、管电压和管电流方面亦无显著差异;而两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对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肾上腺意外瘤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小剂量(2 mg)及大剂量(8 mg)DST结果分组。A组(n=15):2 mg及8 mg DST均不能抑制;B组(n=18):2 mg DST不能抑制,8 mg DST能抑制;C组(n=47):2 mg及8 mg DST均能抑制。对3组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激素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超重、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及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TC、TG、LDL-C、0:00及8:00血皮质醇(FC)、24 h尿游离皮质醇(VFC)均高于C组,而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低于C组(P0.05)。本研究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共29例,其中15例(51.7%)大小剂量DST结果一致,其余14例(48.3%)大小剂量DST结果不一致。结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中约有半数表现为大小剂量DST结果不一致的现象,约半数表现为大剂量DST不能被抑制,因此小剂量DST对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定量参数与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高分辨率MRI、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DKI检查的15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检查与手术时间间隔小于7天,术后行肿瘤的TN分期、分级。DKI图像经后处理软件获得平均扩散峰度(MK)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比较MK值、MD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临床参数在淋巴结转移阳性(LN+)和阴性(LN-)的组间差异,并分析病理特征与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MK值、MD值在LN+和LN-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分别呈正、负相关。ADC值、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高MK值、低MD值、T分期(T3~4期)、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病理分级(G2)与淋巴结转移相关,MK、MD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年龄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腹主动脉瘤(AAA)呈上升趋势,为临床常见且存在巨大潜在危险的疾病,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无创性的螺旋CT,特别是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已成为AAA的主要诊断方法.本研究就我院2007-2010年诊断AAA情况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16排MSCTA在AAA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白塞氏综合征为一全身性疾病,其肠道病变主要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回结肠炎。发生率各国相差悬殊,自0~40%不等,男女无差别。肠道病变的症状为腹痛、腹泻(一般为血性)、高热、严重消瘦,常有穿孔、出血、脓疡、瘘管等并发症。回肠或回盲部溃疡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常为此综合征的首发表现;此外并常可有非特异性炎症和低色素小红细胞缺铁性贫血。肠道病变可见于白塞氏综合征的4种组织相容性抗原患者(即HLAB_5、B_(27)、B_(12)和A_2),而以HLAB_(12)者多见。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见于60%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选择和配置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液晶显示器的技术要求。方法通过ROC曲线法对影响诊断质量显示器性能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医用液晶显示与普通显示器相比,具有更高技术参数要求。结论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应选择较高技术参数的液晶显示器,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技术观察不同退变程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负重位点软骨下骨的微灌注情况。方法选取诊断符合膝骨关节炎的患者35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 K-L评分)Ⅲ~Ⅳ级的20例归为中重度骨关节炎组,K-L评分Ⅰ~Ⅱ级的15例归为轻度骨关节炎组;同时选取健康人15例归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3.0T MRI扫描仪检查,获取矢状位动态增强图像。在矢状位上分别于内外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取4个相近规格的软骨下骨矩形兴趣区域,测量内容包括:兴趣区基础信号强度、强化率、最大斜率。结果3组基础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骨关节炎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最大斜率,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最大斜率,外侧胫骨平台最大斜率均显著增大( P<0.05);与健康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最大斜率及外侧胫骨平台最大斜率均显著增大( P<0.05)。结论随着骨关节炎程度的加重,膝关节软骨下骨表现为更高的微灌注状态,以机械载荷高的内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更为明显,表现为强化率、最大斜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