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切取范围4cm×3.5cm~24cm×16cm.术中利用皮瓣远端腓肠神经与受区浅表神经的远端架接.结果12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经6~12个月随访,皮瓣感觉神经外形良好.皮瓣传导感觉平均二点分辨率为1.5cm,随访期内未出现失神经性溃疡.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丰富,不牺牲重要血管神经,手术操作简单,可较好地修复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高益斌  童松林 《中医正骨》2021,(4):75-77,80
目的:探讨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35例内固定术后出现并发症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16例;年龄34~67岁,中位数51岁。初次内固定方式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13例、空心螺钉内固定9例、锚钉内固定10例、张力带联合锚钉内固定3例。初次内固定术后并发内固定失效21例、肩峰撞击征7例、肩袖再撕裂4例、腋神经损伤3例。骨折延迟愈合15例、不愈合2例。根据初次手术的内固定方式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支具外固定、拆除原内固定物、重新内固定、修复肩袖组织等处理,肱骨头缺损区均植骨。观察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5例患者,并发症处理采用支具外固定6例、二次手术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17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4周,中位数8周。支具去除或二次手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本组患者肩关节ASES评分(80.9±5.7)分。结论:对于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有忽视对肩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的评估和修复及内固定方式不当两大原因。术前对损伤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手术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重视对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发生术后并发症的肱骨大结节患者,根据初次手术的内固定方式及并发症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可促进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7月采用MTDHS和DHS分组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问骨折42例.根据Evans分型:MTDHS组Ⅲ型16例,Ⅳ型6例;DHS组Ⅲ型15例,Ⅳ型5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3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DHS组20例,平均76.4分,MTDHS组22例,平均89.8分.MTDH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结论 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缝合骨锚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笔者自2007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7例,均采用膝后内侧小切口骨锚固定,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2002年至2006年本院对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加髋动力螺钉(DHS)内固定,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MIPPO)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稳定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重建肱骨内侧柱稳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记录术后3、6、12个月骨折恢复情况,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肱骨头有无缺血坏死,内固定取出时间和内固定取出后局部骨质情况以及有无再骨折。术后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并获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6.7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腋神经损伤症状,6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肱骨头内翻畸形,但螺钉尚在肱骨头内,未予翻修,骨折畸形愈合,术后12个月拆除内固定,肩外展功能受限明显;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二期拆除内固定,行肱骨头置换;余患者术后6~9个月骨性愈合,摄片复查骨皮质连续,重塑良好。总分比较:3个月与6个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75~88分,良21例,中13例。结论:正骨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血循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急性脊髓半切损伤的治疗疗效及对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及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5只大鼠随机取5只作为空白组,余60只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后随机分为损伤、中药和甲基强的松龙三组,各20只。损伤组造模后不用药,中药组造模后予中药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造模后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于术后24小时、1、2、3、4周观察三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恢复、光密度测定及脊髓组织学改变。结果:中药组及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运动功能及光密度评分与损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病变与损伤组相比,病损缩小、空泡面积减少。中药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后期脊髓运动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组在改善脊髓微环境、保护神经组织免受损害、促进间质细胞生长上发挥其有益作用,抑制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从功能和形态学上证实了中药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验证EZ取钉器对断钉、打滑螺钉的取出效果。方法 采用新鲜尸骨标本,股骨、胫骨、尺桡骨各4具,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起子取螺钉扭力组;B组为骨髓腔内灌骨水泥固定螺钉组,其中B1为螺钉打滑时最大扭力组;B2为EZ取钉器一个手柄时取钉器最大扭力组;B3为两个手柄时取钉器的最大扭力组,制成4种生物力学测试模型,内固定螺钉分为4.5 mm和3.5 mm两种类型。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实验标本,施加轴向载荷2 kN,测量扭转拔出螺钉时的最大扭矩值、扭角及螺钉拔出时功耗大小和效率。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进行组间比较。并用EZ取钉器在12例患者中初步应用。结果 A组最大拔出扭矩为1.42~1.96 N·m,B1组为2.87~3.27 N·m,B2组为3.06~4.83 N·m,B3组为4.12~8.36 N·m,各组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相对应各组的扭角均值分别为1.59°、0.77°、0.28°和0.16°,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螺钉拔出(旋出)时,各组的功耗均值分别为12、21、32和45J;对应各组间的功率(机械效率)分别为0.20、0.35、0.53和0.75 J/s,组间呈明显差异(P<0.05)。在12例临床断钉和打滑螺钉患者中初步应用,均成功取出,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EZ取钉器具有足够的抗扭强度和刚度,夹持力大,拔钉稳定可靠,是取出骨骼中断钉和打滑螺钉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67~88岁,平均(71.8±5.2)岁。分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组(MIPPO组)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ORIF组)。MIPPO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70.0±5.3)岁;术中先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肱骨近端,位置满意后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ORIF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72.0±4.2)岁;采取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骨折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患肩进行评定。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11~27个月,平均18.1个月。MIPPO组平均出血量(176.0±57.4)ml,少于ORIF组的(356.0±66.9)ml;MIPPO组手术时间平均(47.4±14.9)min,短于ORIF组的(92.7±15.8)min;MIPPO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6±5.8)周,短于ORIF组的(21.7±4.9)周。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89.7±14.5,优于ORIF组的81.8±13.2。结论:正骨手法整复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血供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用于拆除骨科滑丝空心螺钉拆除的EZ取钉器,探讨其结构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并通过临床应用来验证取出效果. 方法 采用新鲜尸骨标本,股骨、胫骨、尺桡骨各3具,按临床要求固定螺钉,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个生物力学测试模型组:A组为起子取螺钉打滑时最大扭力组;B组为EZ取钉器一个手柄时最大扭力组;C组为EZ取钉器两个手柄时最大扭力组.固定螺钉为直径4.5 mm和直径3.5 mm两种.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实验标本扭转旋出螺钉时的最大扭矩值、扭角及螺钉旋出时的功耗大小和效率.应用EZ取钉器拆除临床上遇到的滑丝螺钉,验证其取钉效果. 结果 A组拔出扭矩为2.87~3.27 N.m,B组为3.06~4.83 N·m,C组为4.12 ~8.36 N·m(P <0.05);三组相应的扭角均值分别为0.77°、0.28°、0.16°(P<0.05).螺钉旋出时各组的功耗均值分别为21 J、32J、45 J,对应各组间的功率(机械效率)分别为0.35 J/s、0.53 J/s、0.75 J/s(P <0.05).应用EZ取钉器拆除临床上遇到的直径7.3 mm滑丝空心钉7例(17枚),均顺利取出. 结论 EZ取钉器具有足够的抗扭强度和刚度,夹持力大,临床应用效果好,是骨科拆除滑丝空心钉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