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分别含K88,K99和LT-B亚单位抗原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并观察了这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首先将K88亚单位基因克隆入痘苗转移或体PGJP-5中,得到嵌合质粒P_5-K88,将K99和LT-B亚单位基因分别克隆至痘苗转移载体PJ16中,得到重组质粒PJK-9和PLT-B。再经细胞体内同源重组技术,将以上3种基因分别插入到痘苗病毒天坛株的TK基因中,经5-BUdR的选择压力在人TK~--143细胞中挑选TK~-表型病毒,分别以相应的~(32)P标记的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筛选重组病毒株。我们得到7株含K99亚单位基因的重组病毒V-K99(Ⅰ~Ⅷ),5株含K88亚单位基因的重组病毒V-K88(Ⅰ~Ⅴ);1株含LT-B亚单位基因的重组病毒V-LTB,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以上3种重组病毒感染的人TK~--143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裂解物中均未测出相应的基因表达产物。以上结果表明这3种基因可能不易在痘苗系统内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3.
人黑色素瘤细胞系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分析张劲风①⒇贺晓慧①韩素文②洪美玲①王秉仪①陈广祥①赵先碧①李庆①关键词黑色素瘤基因中图法分类号R730.2MTS1/p16CDK4I基因(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的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工程细胞株的要求之一是不应被外源因子污染。因此有必要对表达人尿激酶原的工程细胞株CL-11G进行外源因子的检测。方法:用普通肉汤,改良马丁和硫乙醇酸盐三种培养基对CL-11G细胞进行培养,检查细菌和霉菌;用培养法;DNA荧光染色法,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支原体。用CL-11G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乳小鼠,成年小鼠,豚鼠,家兔,鸡胚及5种细胞,检查有无内外源性病毒污染。结果:CL-11G细  相似文献   
5.
以痘苗病毒为载体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一方面表达时能将HBsAg分泌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另一方面它本身可能发展成一种新的活疫苗,故颇受学者们的重视.我们将pA01-HBV质粒酶切回收含有HBsAg基因的BamHI片段,插入至PGJP-5痘苗载体质粒的P7.5启动子之后,使插入的方向与P7.5转录方向一致,构成P_5-S_(40)重组痘苗转移载体质粒.用P_5-S_(40)质粒DNA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已感染TK~+天坛株痘苗病毒的CV-1细胞,使重组质粒DNA与痘苗病毒基因组在CV-1细胞体内进行同源重组.以痘苗病毒TK基因的插入灭活为筛选标记,得到的重组病毒应为TK~-表型,在5溴脱氧尿苷(BUdR50μg/ml)存在条件下,以人TK_(143)~-细胞筛选出单个的TK~-噬斑,于人TK_(143)~-细胞(含BUdR)传2~3代,再繁殖一代(不含BUdR),当细胞出现病变时,吸取上清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抗肝癌靶向人肿瘤坏死因子(hScFv25-hTNFα)的稳定性和杀伤活性,构建二硫键稳定的抗肝癌人源化单链抗体-突变体人TNFα融合基因(ds-ScFv-hTNFα),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常规构建ds-ScFv-hTNFα融合基因,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dhfrl),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dhfr^-),甲氨蝶呤(MTX)高压筛选高表达细胞株,免疫荧光染色和MT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体和突变体hTNFα的双重活性。结果:目的基因在CHO(dhfr^-)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体和突变体hTNFα的双重活性,且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4℃放置4个月活性无明显下降。结论:抗肝癌人源化ds-ScFv-hTNFα融合基因在CHO细胞中获得功能性表达,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引物设计、转译优化、DNA体外重组等技术,构建了pSV2·IL6重组质粒,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CHOdhfr-)株,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及逐渐提高甲氨蝶呤(MTX)的浓度加压基因共扩增法,获得一株稳定表达人IL6的细胞株,用IL6依赖的杂交瘤细胞株7TD1测定细胞上清液的IL6生物学活性为1.9×105U/(106细胞·d)。  相似文献   
8.
培养细胞分泌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建立了测定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的溶解圈法。敏感性能测出0.01IU尿激酶(UK)活性。在0.02IU至1IU之间UK浓度的对数与溶解圈直径呈线性关系。本法操作简单、敏感、不需特殊仪器,尤其适用于同时检测多份低含量PA样品。本工作证明20种(25株)细胞中有5种能分泌UK,有5株人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tPA。其中A549、IB-RS-1及LLCMK_2能分泌UK;MM96L、MM253及MM138能分泌t-PA为我们首次确定。  相似文献   
9.
酸性尿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酸性尿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我们对不同来源的RNA进行了检测,分辨力较好,可以回收具有活性的RNA;RNA分子量与泳动距离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原(prourokinase,pro-UK)亦称单链尿激酶,是一种由4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54kDa的糖蛋白,经纤溶酶(p1asmin)作用变成尿激酶(又称双链尿激酶);它与尿激酶不同,能特异性作用于血栓,激活溶血系统,临床应用时不易引起全身性出血,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溶血栓制剂,但自然界中含量甚微,难于大量制备。于是,人们希望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来获得大量的尿激酶原。1989年,本实验室方继明等人在国内首次获得了pro-UK全长cDNA克隆,随后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了有生物活性的尿激酶原,表达量为每24h 50~60IU/10~6细胞,但这一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