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Np6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骨肉瘤石蜡标本中△N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8例骨肉瘤中仅有1例高分化骨肉瘤出现弱阳性反应,还有1例骨肉瘤△Np63表达为阴性,二者癌旁组织呈阳性反应( )。对照组的15例骨软骨瘤中,共有3例阳性,其中2例为( ),另1例为强阳性( )。结论:△Np63在骨软骨瘤和骨肉瘤的癌旁正常组织中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推测p63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调胃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及血清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调胃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调胃消痞方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夹尾刺激联合不规则喂食7 d的方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造模结束后,调胃消痞方组给予5.00 g/mL调胃消痞方药液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0.50 mg/mL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剂药液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窦部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CF和IL-6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小肠推进率及血清SCF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胃内残留率及血清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大鼠胃窦黏膜腺体中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调胃消痞方组大鼠体重、小肠推进率及血清SCF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胃内残留率及血清IL-6水...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atrophic gastritis, CAG)具有病情复杂、反复发作、易于恶变的特点。中医以“久病入络、久病夹瘀”思想为指导,认为瘀血的病理变化贯穿CAG的发病始终,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名中医龙祖宏教授紧抓“瘀血”病机,以“活血化瘀”为大法治疗CAG,并对不同的兼症加以解决,气虚者补气行瘀;阳虚者温阳化瘀;阴虚者滋阴行瘀;气滞者行气化瘀;痰凝者化痰祛瘀;热盛者清热化瘀,“因人、因时、因地”选择活血化瘀药,临床治疗CAG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梭形动脉瘤术中及术后24 h内,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短期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在降低缺血并发症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颅内未破裂梭形动脉瘤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24 h内静脉接受替罗非班(0.1 μg/kg/min)预防血小板聚集的患者资料。记录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mRS评分。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39枚动脉瘤,动脉瘤平均直径(6.4±2.1)mm。其中,26枚动脉瘤接受了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3枚动脉瘤接受了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78.9%(30/38)的动脉瘤实现完全栓塞;在26例接受脑血管造影复查的患者中,92.3%(24/26)的患者动脉瘤实现完全闭塞。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9%(3/38);无出血并发症发生。3个月随访的良好预后率为97.4%(37/38) (mRS评分为0~1分)。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梭形动脉瘤术中及术后24 h内,静脉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未增加出血并发症。但是,由于样本量偏少,缺少对比,在降低缺血并发症方面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及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protein43,GAP-4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N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新生一日龄Wistar大鼠6只,提取海马区NSCs,进行培养及鉴定。Wistar成年大鼠以改良Allen打击装置制成SCI模型。将Wistar大鼠60只分为3组:A组NSCs移植(n=24)、B组单纯损伤DMEM填充(n=24)、C组正常对照组(n=12)。于术后第1、3及7天应用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区GDNF和GAP-4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第1天,A组GDNF mRNA的表达量较B组平均增加23.3%;第3天,较B组平均增加26.8%;第7天,较B组平均增加32.7%。移植术后第1天,A组GAP-43mRNA的表达量较B组平均增加19.5%;第3天,较B组平均增加21.6%;第7天,较B组平均增加23.1%。A组较B组明显增强了GDNFmRNA和GAP-43mRNA的表达,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GDNF及GAP-43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局部的微环境,上调GDNFmRNA,促进GAP-43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p73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7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73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30.0%,对照组骨软骨瘤表达阳性率为2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73在骨巨细胞瘤Ⅰ~Ⅱ级组表达阳性率为17.9%,Ⅲ级组为58.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73在Ⅲ级骨巨细胞瘤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p27^KIP1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病理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采取对症治疗,如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或者牵引。病人则需长期卧床,还常常引起关节僵硬,静脉血栓,给病人造成一定负担。我院近几年收治了4例股骨部位的病理骨折,分别采用浙江省慈溪市仲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单侧多功能超关节线型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改变与脊索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8例脊索瘤和瘤旁正常组织FHIT基因RNA转录本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T-PCR检测可见11例(61.1%)存在FHIT基因RNA转录本缺失.1例还同时含有正常和异常转录本。对其中2例进行测序,证实1例转录本缺失全部E5~E7外显子及部分E8外显子和部分E10外显子等2个片段;另1例转录本缺失全部E5~E9外显子及绝大部分E10外显子。脊索瘤中FHIT蛋白表达阳性百分比为55.6%(10/18).瘤周正常组织为100.0%(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在脊索瘤中表达减低。结论 FHIT基因表达缺失是脊索瘤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可能与脊索瘤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骨巨细胞瘤中 p2 7KIP1 的表达 ,探讨其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 p2 7KIP1的表达。结果 :p2 7KIP1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相关。 p2 7KIP1在 40例骨巨细胞瘤中总表达阳性率为 45 .0 % (18/40 ) ,其中 、 级为 5 7.1% (16 /2 8) , 级为16 .7% (2 /12 ) ,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p2 7KIP1蛋白在 级骨巨细胞瘤表达阳性率较 、 级明显减低 ,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级有意义 ,可作为诊断、分级和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