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CT继发ABC的X线、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一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GCT伴发ABC,其中Ⅱ级GCTl0例,Ⅲ级2例。结论GCT伴发ABC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MRI或X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19例唇腭裂患者继发牙颌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及正颌手术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方法:19例唇腭裂患者,通过术前正畸,并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用计算机预测正颌术后侧貌,采用上颌Le Fort I型截骨前移术或加双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结果:治疗后SNA、ANB的角度明显增大(P<0.001)。结论:唇腭裂患者的术前正畸主要是排齐牙列,直立牙长轴,下前牙的去代偿。唇腭裂术后上颌严重发育不良,由于受上颌周围痕牵拉,前移幅度受限,可采取双颌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根据标准螺纹参数设计的不同螺纹形态和螺距的9种牙种植体受载后牙槽骨及整个种植系统的应力变化,为种植体系统的优化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螺纹形态分别为V形、梯形、锯齿形,螺距分别为0.7 mm、0.8 mm、1.0 mm的9种标准螺纹式种植体模型,配以基台、基台螺丝构成整套种植体系统,根据CT扫描数据重建下颌骨模型,在垂直向和与种植体长轴成15°斜向分别加载100 N力,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比较种植体系统和周围牙槽骨的应力及位移分布状况。结果综合考虑种植体系统各部件和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所受应力,9种种植体中,螺纹形态为V形、螺距为0.8 mm的种植体在垂直向和斜向加载时应力较小。9种种植体各部件及周围牙槽骨最大位移量垂直向加载时为2.61μm,斜向加载时为23.78μm,9种种植体的位移差异小。结论螺纹形态为V形、螺距为0.8 mm的种植体力学性能较好。螺纹形态和螺距对种植体系统及周围牙槽骨的位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MRI放射状扫描序列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8 例疑有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MRI常规扫描及放射状扫描图像,两者相互比较,并将常规扫描诊断结果、常规和放射状扫描两者相互结合后的结果分别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扫描序列和放射状扫描序列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放射状扫描和常规扫描相结合能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常规检查(常规扫描结合放射状扫描)对于内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及后角撕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2.50%(62.50%),80.90%(95.23%),72.72%(78.78%);特异度为98.00%(94.00%),89.19%(78.37%),92.30%(92.30%)。MRI常规检查(常规扫描结合放射状扫描)对于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及后角撕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4.28%(78.57%),76.47%(88.00%),82.35%(94.11%);特异度为97.72%(96.45%),92.68%(85.36%),97.56%(97.56%)。结论 MRI 常规扫描结合放射状扫描对半月板边缘部、近根部的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细节显示优于常规扫描,二者结合可减少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放射状扫描序列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下腰痛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MRI 技术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手段,特别是MR扩散加权成像、T2 mapping成像、T1ρ加权成像、钠MRI、软骨延迟钆增强MRI 和MR 波谱成像等新技术能够通过对蛋白聚糖、水等椎间盘细胞外基质成分进行检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目的。从上述几个方面综合论述MRI技术用于定量分析研究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新进展,并就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各向同性3DTSEMRI测量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ACL)断面的大小,分析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采集4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40侧膝关节的3DTSEMRI容积数据,在工作站上重建并测量ACL和股骨髁间窝断面大小.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或偏相关分析,男女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男性ACL断面面积与髁间窝断面面积(r=0.733.P=0.000)、身高(r=0.564,P=0.028)相关,女性髁间窝形态指数与体重(r=0.482,P=0.037)弱负相关,男(r=0.457,P=0.043)女(r=0.768,P=0.000)身高均与体重相关;男女髁间窝和ACL大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年轻人群中男性的髁间窝和ACL较女性的大;男性髁间窝愈大、身材愈高,则ACL愈粗;女性体重愈重,髁间窝形态有稍高而窄的倾向.各向同性3DTSEMRI可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活体股骨髁间窝和ACL进行精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矫治前颌骨对上颌骨的生长是否有影响。方法 :以 40dWistar大鼠建立人工双侧腭裂模型 ,采用Latham′s矫治器矫治前颌骨。分别在矫治 7d、14d取上颌骨周围颞颧缝、颧颌缝、翼腭缝区组织 ,抗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骨缝区增殖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结果 :矫治 7d ,实验组大鼠PCNA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增高和明显降低。矫治 14d ,实验组大鼠PCNA阳性表达高于 2个对照组。结论 :矫治前颌骨后 ,上颌骨周围骨缝中增殖细胞数和活跃程度明显增加 ,提示上颌骨新骨形成活跃。  相似文献   
8.
应用普通腹部B超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腹部B超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普通腹部B超通过多切面观察胎心大体形态、房室结构、房室瓣开闭、“十字交叉”完整性及主、肺动脉与心室连接情况等明显标志筛查明显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者经彩超复查并送其他合作医院或省级权威部门再次做彩超检查、确认,并追踪至雕儿引产或出生后,取得尸解或心脏彩超结果。结果:筛查基本上能获得较满意的胎儿心脏二维声像,胎心结构清楚。总共发现单心室、心内膜垫缺损及三尖瓣闭锁并大动脉转位等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6例。所有病例均能观察到较明显的相应的结构改变的二维声像。发现两例“假阴性”病例,可能与早期经验不足有关。未出现真的“假阳性”病例。结论 应用普通腹部B超检查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可行的,对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及支持优生优育政策的推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30岁,孕1产0,32孕周.12孕周时曾阴道少量流血3天,16孕周因腹泻曾服土霉素4片,因四肢皮肤发痒3年余,孕期多次涂用肤轻松软膏.加孕周感胎动,26孕周时,查血像发现白细胞明显增高,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1孕周 B 超检查:臀先露,双顶径7.5cm,两侧脑室下角扩张,呈蝶形,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口腔医师比色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口腔科医师在修复体制作过程中比色板的使用情况,探讨他们对比色的认识,以及是否有能力为其服务人群提供有效的比色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广州地区510名口腔科医师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所使用比色板的种类、比色过程中相关要素的选择以及对比色结果的认识。结果:受调查的510名口腔科医师中有94.4%使用vita比色板,其中以vita-3D-master比色板最为普及,占83.9%;比色光源的选择与医师学历和就职医院规模大小相关;在使用3D比色板比色时,工作年资越低及就职医院规模越大,采用合理比色顺序的比例越高;75.9%的医师更关注比色时的背景,在比色前要求患者卸妆,不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31.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修复体与天然牙颜色的不匹配源于医技沟通,另外24.9%则归因于瓷粉与比色板之间的差异。结论:广州地区口腔科医师对比色条件的选择和比色板的使用与其学历,工作年资及就职医院规模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