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相变型(PT)纳米粒(NPs)靶向动脉血栓深度及其与体外溶栓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双乳化法制备一种靶向纤维蛋白的PLGA-PFH-CREKA NPs,验证其理化特性。采集新西兰大白兔的动脉血制作动脉血栓,分别置于荧光标记的靶向PT、非靶向PT、靶向载双蒸水(NPT)的NPs中,并用1 W/cm2声功率密度的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记录前后的质量,计算溶栓率,同时将处理后的血凝块制成切片,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量穿透深度,线性回归分析穿透深度与溶栓率的相关性。建立SD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采用靶向PT、非靶向PT NPs评价体内靶向能力。结果 制备的靶向纤维蛋白的PT NPs平均粒径(297.8±11.82)nm,表面电位(1.44±0.22)mV,结构呈均匀球形,分散性好;体外溶栓实验发现靶向PT组与非靶向PT组、NPT组的溶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508,P<0.001);靶向PT组对血栓的穿透性相较于非靶向PT组、N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187,P<0.001),线性回归发现靶向PT组对血栓穿透深度与溶栓率呈正相关(R2=0.818,P<0.05)。在SD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观察到靶向相变组较非靶向相变组对血栓的靶向性更好。 结论 靶向纤维蛋白的相变型NPs,对血栓纤维蛋白有良好的靶向性,有较好的溶栓效果,对血栓有很好的穿透性,并且相变所致溶栓率与血栓穿透深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胶质瘤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粒,观察体外多模态显像及对U87细胞主动靶向能力和增效声动力治疗(SDT)效果。方法 以双乳化法制备载IR780和全氟戊烷(PFP)纳米粒(IR780-PFP@PLGA),验证其体外光声(PA)/超声(US)/荧光(FL)多模态显像能力;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主动靶向能力,通过单线氧荧光探针(SOSG)检测法、JC-1染色法、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法、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AM/PI)双染及CCK-8评价其增效SDT效果。结果 所制备IR780-PFP@PLGA呈圆形,形态规则,粒径均匀,平均(240.67±1.30) nm,表面电位(-9.50±0.06) mV,IR780包封率(92.03±0.42)%;经激光辐照后其PA和FL信号强度呈浓度依赖性,经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后表现出良好US对比度成像能力和较强U87细胞靶向能力,并呈活性氧(ROS)浓度依赖。于U87细胞中检出大量ROS,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细胞毒作用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的IR780-PFP@PLGA不仅可用于PA/US/FL多模态显像并具有良好体外寻靶能力,还可通过声致相变(ADV)增强SDT疗效,有望用于多模态成像指导下早期诊断和靶向精准治疗脑胶质瘤并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RI,BOLD-fMRI)技术探测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 LA)患者脑神经元自发活动情况。材料与方法19例轻度LA患者(轻度LA组)、21例重度LA患者(重度LA组)和1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fMRI扫描,并计算获取低频振幅(ALFF)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在左侧楔前叶、右侧角回ALFF值下降(校正后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重度组患者在左侧楔前叶、右侧角回、右侧额中回ALFF值下降(校正后P<0.05)。结论 LA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局部神经元自发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临床常以抗血栓治疗为主,由于抗血栓治疗与凝血及溶血系统有关,因此这种治疗方式有极高的出血风险,需要对病程进展进行严格的监控,但现有的手段不能完全满足未来临床精准医疗的需要。分子影像学能反映疾病分子层面的信息,通过影像手段,对血栓靶向纳米探针进行定量监测,对疾病的亚型精准诊断并提供个性化治疗。本综述介绍了近年来纳米分子影像学在VTE中的诊疗研究进展,有望为VTE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观察肝性脑病(HE)患者双侧苍白与全脑网络连接的改变。方法 收集21例明显HE患者(OHE组)、22例轻微型HE患者(MHE组)及21名健康志愿者(HC组)行静息态fMRI,选择双侧苍白球作为种子点,利用种子体素相关性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脑网络连接差异的脑区主要位于额叶、颞叶、双侧尾状核及顶叶(P均<0.05)。与HC组比较,OHE组右侧梭状回、右侧枕下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等脑区连接减弱,在双侧尾状核、左三角部额下回、左海马旁回等脑区连接增强;MHE组双侧颞中回、左中央前回、左内侧额上回等脑区连接减弱;与MHE组比较,OHE组右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中回、右侧角回连接减弱,右侧颞下回、双侧尾状核连接增强(P均<0.05)。结论 OHE及MHE患者皮层与皮层下区域脑功能网络连接存在异常,H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功能网络连接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FC)变化。方法 对22例肝硬化伴MHE患者(MHE组)、23例肝硬化无MHE患者(NMHE组)和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选择双侧楔前叶为种子点,采用种子体素相关性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计算并比较各组间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其他区域的F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上回、左侧中扣带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右侧颞极、左侧颞上回、双侧前额叶和内侧扣带回的FC降低,N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中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左侧楔前叶、左侧中扣带回的FC降低(P均<0.05);与NMHE组比校,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上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右侧脑岛、右侧额中/上回的FC降低(P均<0.05)。结论 MHE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多个脑区FC存在异常,这可能是其大脑内源性神经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是目前脑功能研究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采集数据,分析全脑或特定脑区脑网络连接强弱的情况,不仅能无创定位功能网络连接异常的脑区,还能了解各种神经心理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脑网络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的研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