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老年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未发现异常。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较大价值。探讨帕金森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脑灰质体积变化,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信息。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本院临床诊断帕金森病患者48例,纳入标准:除运动迟缓外,至少符合下列表现之一:1肌强直;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大脑特征分析在诊断老年痴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老年痴呆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包括血管性痴呆20例,阿尔茨海默氏病20例),选取同期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比较两组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均小于对照组,且钩间距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较小于对照组,且钩间距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和钩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痴呆诊断中分析患者MRI大脑特征可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氏病,为临床诊断老年痴呆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TRD病人在常规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辅助VNS治疗,分别在术前、开机后3个月和开机后9个月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研究精神分裂症和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默认网络连接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种子点功能连接方法重建出三组被试的默认网络,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默认网络连接强度和临床量表分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大脑中线包括楔前叶和背内侧前额叶表现功能连接显著增加(校正后P<0.05);(2)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在内侧额叶、边缘系统包括海马和后扣带回等区域表现功能连接的显著降低(校正后P<0.05);(3)两组患者均表现楔前叶的连接增强和外侧颞叶的连接显著降低(校正后P<0.05);(4)楔前叶、后扣带回和背内侧前额叶的连接强度与阴性症状正相关(校正后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表现部分重叠的默认网络异常模式,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中线结构功能连接增高,双相Ⅰ型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结构功能连接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眶内段及海绵窦段的影像学征象。方法以28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2岁,均于3.0T MR扫描仪上行MRI检查,扫描平面除常规的平面扫描,还包括特定的斜平面扫描,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D-COSMIC序列扫面,层厚0.8 mm;海绵窦段采用头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眼眶段则采用表面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运用多层面重建技术分别在沿神经长轴的层面显示3对眼球运动神经的走行及毗邻关系,观察各对眼运动神经的MRI影像特征。结果脑池段的动眼神经与展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海绵窦段的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展神经及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0/28(71.4%);眶内段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展神经显示率为25/28(89.2%),滑车神经显示率为13/28(46.4%)。结论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球运动神经及其毗邻关系,是神经影像学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首次发病且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SZ)青年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神经元生理活动强度变化。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且未经治疗的38例SZ青年患者(SZ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VBM)DARTEL法分析全脑灰质体积变化,以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分析脑神经元生理活动强度变化,提取组间有差异脑区的数据,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Z患者左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中部灰质体积缩小,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fALFF降低,双侧前扣带回fALFF增高。SZ患者阳性症状评分与首次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34,P=0.03)。结论 首次发病的SZ青年患者存在额叶及扣带回灰质结构与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的精神分裂症(SZ)与伴精神病症状的首发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静息态脑自发性神经元活动强度的差异,为两种精神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首发SZ患者及45例伴有精神病症状的首发BD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及静息态MRI(EPI序列)扫描,采用静息态低频振幅分数(fALFF)对比分析三组间脑神经元生理活动强度的差异(经FDR校正后、取P<0.05),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智力、精神病性症状量表、躁狂及抑郁量表评分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Z患者的左侧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体积179mm3)及右侧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体积151mm3)的fALFF值降低,而双侧前扣带回(体积44mm3)的fALFF值增高;BD患者的右侧海马-海马旁回(体积52mm3)fALFF值降低,右侧舌回-梭状回(体积32mm3)的fALFF值增高。与BD患者比较,SZ患者的双侧小脑后叶皮层(体积99mm3)和楔前叶(体积32mm3)的fALFF值较低。SZ患者双侧小脑后叶的fALFF值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01,r=0.46)。结论:首发SZ与首发BD患者存在不同脑区的脑自发性神经元活动改变,静息态fALFF值可为SZ与BD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主干闭塞患者的神经影像和脑血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MCA主干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70例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患者颅内情况,如有无脑梗死、梗死病灶面积和类型等信息。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信息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2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40例为分水岭梗死;2例为多发性梗死;5例患者无异常。有10例出现头痛、头晕症状,3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语言障碍。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在MCA深度范围为35~60mm时,共有62例显示低流速信号,8例显示正常信号;在闭塞侧A1段64例患者显示流速增加,6例患者显示流速正常;在闭塞侧P1和P2段55例患者显示流速增加,15例患者显示流速正常。结论综合使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提高临床诊断MCA主干闭塞的准确性,为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脑结构及功能连接异常,而BD相关大脑半球间功能交互作用变化仍不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方法反映f MRI信号内神经元自发活动特征,为定量研究双侧大脑半球交互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手段。本研究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即基于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探讨缓解期BDⅠ型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同步活动模式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27例缓解期BDⅠ型患者及27例健康匹配对照进行磁共振扫描,将rs-f MRI数据配准到高清T1对称解剖模板后,计算两侧半球镜像同伦体素间同伦功能连接,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岛盖部额下回、罗兰迪克岛盖、岛叶、壳核功能同伦连接减低(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团块校正);岛盖部额下回及罗兰迪克岛盖同伦功能连接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402,P=0.037;r=-0.402,P=0.038)。结论缓解期BDⅠ型患者多个半球间镜像脑区存在功能协同性的损害,特别是岛盖部额下回及罗兰迪克岛盖脑区可能在疾病慢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比观察单相抑郁(UD)与双相障碍(BD)抑郁期患者脑自发性神经元活动(SNA)的异同。方法 纳入40例病程<24个月的UD患者(UD组)、43例BD抑郁期患者(BD组)及44名健康人(对照组),采集颅脑rs-fMRI,观察3组间及每2组间局部一致性(ReHo)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上述脑区的ReHo值与基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双侧楔前叶、左侧前扣带回及顶上小叶、右侧小脑前叶、顶上、顶下小叶及角回ReHo值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相比对照组,BD组右侧小脑前叶ReHo值降低(P<0.05),左侧顶上小叶及右侧顶上、顶下小叶、角回ReHo值增高(P均<0.05);UD组双侧楔前叶及右侧小脑前叶ReHo值降低(P均<0.05)。相比BD组,UD组右侧顶上、顶下小叶ReHo值降低(P均<0.05),左侧前扣带回ReHo值增高(P<0.05)。以上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ReHo值与年龄、受教育年限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