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3.
目的:观察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09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脑保护与可塑性研究实验室完成。选择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2组,热暴露组,己酮可可碱组,各10只。动物禁食12h后开始实验。热损伤方法:使用超级恒温水浴,连接有机玻璃夹层水循环仓,控制室温23~24℃,水浴锅内水温42.0~42.5℃,稳定1h以上,保持热循环仓实测温度41.0~41.5℃。大鼠测定基础体温(直肠温度)后,置入热仓中,入热仓后每5min测定1次直肠温度,至动物死亡。记录大鼠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己酮可可碱组在腹腔注射己酮可可碱(100mg/kg)后1h进热仓。观察肛温变化及大鼠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条件下大鼠肛温变化的影响:进入热仓后,大鼠肛温快速上升,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6min。给予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后1h,大鼠肛温较基础体温有所下降(P<0.01);己酮可可碱组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上升速度较热暴露组缓慢,入仓后5,10,15,20,25min,大鼠肛温分别较热暴露组下降1.1℃(P<0.01),1.2℃(P<0.01),1.4℃(P<0.01),0.8℃(P<0.01),1.0℃(P<0.05);肛温到达42.1℃的时间延长至32min(P<0.01)。②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条件下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热暴露组大鼠进入热仓后存活时间约为2678s,给予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后,己酮可可碱组大鼠在热仓中存活时间延长16%(P<0.01),达到3206s。结论: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苯吸入染毒大鼠免疫系统及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 mg/m3苯组、30 mg/m3苯组、尾吊对照组、15 mg/m3苯尾吊组,30 mg/m3苯尾吊组,每组10只。非染毒大鼠吸入新鲜空气,染毒大鼠放入0.9 m3透明染毒柜中,分别吸入苯15 mg/m3和30 mg/m3,连续染毒30天。结果尾吊可使体重明显降低,并可减少苯对脾脏器系数的影响;加剧苯对白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可促进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结论模拟失重可促进苯吸入染毒大鼠机体的细胞免疫紊乱和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环境因素对人体吸氧排氮效率的影响,为评估航天员出舱活动减压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以8名健康男性青年为受试者,分为对照组(Con组),受试者安静坐位吸纯氧3 h;模拟失重3天组(3 d组),受试者在卧床模拟失重第3天吸纯氧3 h;模拟失重7天组(7 d组),受试者在卧床模拟失重第7天吸纯氧3 ...  相似文献   
6.
头低位卧床对人EEG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脑EEG的影响。方法记录 1 2名 1 8~ 2 2岁健康男性卧床前、卧床期间 (第 3、4、6天 )及恢复期 (第 3天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 1 6导EEG ,进行功谱分析。结果卧床期间 ,EEG峰值频率逐渐慢化 (第 6天 ,P <0 .0 5) ,α段活动增强 (α1 :P <0 .0 0 1 ;α2 :第 3、6天 ,P<0 .0 5;第 4天 ,P <0 .0 0 1 ) ,第 4天最显著 ,α1 /α2 上升 (第 6天 ,C3、C4:P <0 .0 2 ;F4、P4、T3、T4、T5:P <0 .0 5) ;θ活动增强 (P <0 .0 0 1 ) ,额区第 3天最显著 ,枕顶区第 4天最显著 ,同时θ/α明显上升 (第 6天 ,P3、O1 :P <0 .0 5) ;此外 ,β1 活动也显著增强 (P <0 .0 0 1 ) ,第 3天最明显。卧床结束后 3dEEG峰值频率已恢复至实验前水平 ,其余指标尚在恢复中。结论头低位卧床导致人脑EEG频谱结构及活动强度明显改变 ,对脑功能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鼠热损伤时急性生理改变及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热损伤(41.0~41.5℃)状态下大鼠的急性病理生理改变及脑、心、肺组织Hsp70mRNA及蛋白的表达特征。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测定肛温后持续暴露于41.0~41.5℃的热舱中至动物死亡。采用体温检测仪检测热损伤状态下大鼠的直肠温度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遥感测压监测系统检测大鼠热损伤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脑、心、肺组织Hsp70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持续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时,直肠温度持续上升,血压和心率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热暴露(35±2)min时发生中暑;大鼠中暑后血压迅速下降、心律失常,直至动物死亡,此时肛温上升到最高峰(约45.0℃)。正常大鼠脑组织和心脏低表达Hsp70,而肺组织Hsp70表达稍高,中暑时大鼠脑、心、肺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加,其中Hsp70mRNA表达量分别约为正常组的5.19、6.88和1.80倍(P<0.01);Hsp7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2.54、1.95和2.33倍(P<0.01)。结论大鼠暴露于高温环境(41.0~41.5℃)时,肛温持续上升,血压和心率发生特征性改变,热损伤35min时发生中暑,中暑时大鼠脑、心、肺组织Hsp7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大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4/09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脑保护与可塑性研究实验室完成。选择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2组,热暴露组,己酮可可碱组,各10只。动物禁食12h后开始实验。热损伤方法:使用超级恒温水浴,连接有机玻璃夹层水循环仓,控制室温23~24℃,水浴锅内水温42.0-42.5℃,稳定1h以上,保持热循环仓实测温度41.0-41.5℃。大鼠测定基础体温(直肠温度)后,置入热仓中,入热仓后每5min测定1次直肠温度,至动物死亡。记录大鼠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己酮可可碱组在腹腔注射己酮可可碱(100mg/kg)后1h进热仓。观察肛温变化及大鼠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 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条件下大鼠肛温变化的影响:进入热仓后,大鼠肛温快速上升,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6min。给予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后1h,大鼠肛温较基础体温有所下降(P〈0.01);己酮可可碱组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上升速度较热暴露组缓慢,入仓后5,10,15,20,25min,大鼠肛温分别较热暴露组下降1.1℃(P〈0.01)。1.2℃(P〈0.01)。1.4℃(P〈0.01)。0.8℃(P〈0.01)。1.0℃(P〈0.05);肛温到达42.1℃的时间延长至32min(P〈0.01)。②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条件下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热暴露组大鼠进入热仓后存活时间约为2678s,给予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后,己酮可可碱组大鼠在热仓中存活时间延长16%(P〈0.01),达到3206s。结论: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温对尾吊大鼠运动耐力的影响及蛋白质代谢在耐力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4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吊组、高温组和尾吊后高温组.大鼠对照饲养或尾吊14 d 后,在正常或38 ℃环境中进行力竭性运动.测定大鼠的力竭时间、大鼠运动后肛温增值和力竭即刻血清睾酮、皮质醇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它3组力竭时间均显著缩短,睾酮含量和睾酮/皮质醇比值均显著降低;尾吊组和高温组皮质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尾吊后高温组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与尾吊组相比,尾吊后高温组的力竭时间、睾酮含量和睾酮/皮质醇比值显著降低;肛温增值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高温环境可明显降低尾吊大鼠的运动耐力,并可能与运动过程中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及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