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位妊娠的早期B超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患者,男,69岁。因头晕、乏力一年余,加重伴反复呕吐一个月余,于2005年7月入院。患者一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活动时尤甚。无发热、鼻衄、牙龈出血等,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后诊断为“贫血”(具体资料不详)。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服用中药(具体不详)后自觉好转。1个月余前出现反复呕吐,进食后即吐,进流质时呕吐稍减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明显恶心、吞咽困难、呕血、肝区疼痛、黑便、便血等。近1个月来,头晕、乏力较前加重,活动时感心悸。我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2.4×109/L,血小板(Plt)53…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底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完成此次研究,报名区民为120人,把120位居民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经过6个月的管理,对比两组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居民血压、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群组管理,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体重等指标降低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开展群组管理的应用模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使社区居民生活方式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居民血压、体重等数值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对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前列腺内腺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结果:32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前列腺体积由术前的(50.8±23.9)m l缩小到(49.4±23.6)ml,最大尿流率由术前的(6.2±3.8)m l/s提高到(14.1±4.2)m 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0.2±7)分下降为(9±1.0)分,残余尿由术前的(210±156.1)m l降为(30±15.5)m l。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前列腺增生方法简便,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在脑梗塞患者的表达、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例脑梗塞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活性,并与2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活性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邗是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脑梗塞患者血细胞膜表面TF的表达及活性增强,提示血细胞来源的TF可能参与脑梗塞疾病中病理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间,应用超声检查并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息肉进行诊断分析,指在探讨胃息肉的超声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苦地丁Corydalis bungeana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和体内代谢产物,探究其代表性成分质谱裂解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正离子模式扫描,对苦地丁提取物和大鼠口服苦地丁提取物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分别进行检测分析,通过与对照品和文献比对保留时间和质谱碎片信息,确定化学成分归属及其裂解方式,预测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苦地丁提取物中共鉴定得31个化合物,其中共有21个化合物以原型进入体内;并以紫堇灵为研究对象,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分别发现3、3、4、4个代谢产物。结论 借助HPLC-Q-TOF/MS方法鉴定了苦地丁体外化学成分和体内以原型存在的化学成分,阐明了代表性成分紫堇灵的代谢产物及代谢规律,推测苦地丁在体内发生了I相和II相代谢,其中以II相代谢方式为主(硫酸化、糖基化、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为阐明苦地丁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西溪医院共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24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胞形态分为免疫母细胞型(immunoblastic variant,IB)、中心母细胞型(centroblastic variant,CB)以及其他类型3组,根据CD10、BCL6及MUM1的表达将病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2种亚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GCB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non-GCB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水平、IPI评分、IB型、non-GCB型、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使用与否,对EFS和OS均有影响(P0.05)。IB亚型的弥漫大B淋巴瘤CR率明显低于CB亚型(38.9%vs 68.3%)(P=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和IB亚型是影响OS和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有没有使用美罗华,IB亚型是影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EFS(P=0.000),OS(P=0.000)。BCL2和BCL6与预后有关,单用CHOP方案治疗时BCL6及BCL2对预后均无预测意义。其他的免疫标志(CD10、CD5、IRF/MUM1、HLA-DR、及Ki67增殖指数)对EFS、OS均无预测作用。接受美罗华治疗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分类对EFS及OS并无预测作用,未接受美罗华治疗的亚组中,GCB与non-GCB分类对预后有影响(EFS P=0.020;OS P=0.020)。GCB与non-GCB亚型间无明显差异(P=0.451)。此外,当分析CB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对预后的影响时,亦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无论使用或是不使用美罗华,IB型DLBCL均预示较差的预后,同时发现了IB亚型与non-GCB亚型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为DLBCL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