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单一冠状动脉畸形伴主动脉瓣4叶畸形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320排CT发现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3年来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及头晕,无心慌、晕厥史,自感体力下降;查体:心率7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35/45mmHg(1mmHg=0.133kPa);听诊: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3/6级杂音。于当地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USG)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重度),升主动脉扩张,左心室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CG-gated CT肺动脉成像(CTPA)评估慢性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肺动脉膨胀性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至8月,于我院行CTPA检查患者中筛选出慢性肺栓塞(实验组)40例,正常组(对照组)33例;并根据右心室射血分数(EF)将实验组细化分为:A组26例(EF50%)、B组14例(EF50%)。测量各级肺动脉[主肺动脉(MPA)、左肺动脉(LPA)、右肺动脉(RPA)及左/右段级肺动脉(LsPA/RsPA)]的最大截面积(CSA_(max))、最小截面积(CSAmin)并计算肺动脉膨胀性(DPA)。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A组与B组最大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肺动脉膨胀性的差异,并行肺动脉膨胀性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近端肺动脉的最大、最小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MPACSA_(max)(804.00±233.47)vs.(648.82±196.13)mm~2,P0.01;MPACSA_(min)(719.30±231.94)vs.(563.64±159.39)mm~2,P0.01;LPACSA_(max)(476.43±120.11)vs.(411.21±90.65)mm~2,P=0.01;LPACSA_(min)(421.10±116.34)vs.(366.58±91.14)mm~2,P=0.03;RPACSA_(max)(548.10±141.89)vs.(485.21±135.71)mm~2,P=0.06;RPACSA_(min)(466.18±147.81)vs.(407.12±122.72)mm~2,P=0.07]。实验组的近端肺动脉膨胀性与对照组相近(P0.05),而段级肺动脉膨胀性则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B组(EF50%)左、右肺动脉膨胀性低于A组(EF50%)(P0.05),而两组段级肺动脉的膨胀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各级肺动脉膨胀性与RVEF无明显相关。结论:回顾性ECG-gated CTPA检查评估慢性肺栓塞的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膨胀性,发现段级肺动脉膨胀性减低可能早于近端肺动脉;当近端肺动脉膨胀性也下降时,可能伴随着右心衰竭。依据右心功能、肺动脉膨胀性变化评估慢性肺栓塞患者病情进展,从而采取不同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OSA与IL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51例ILD合并OS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血气分析、B型脑钠肽,以及睡眠呼吸监测、肺功能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数据,采用War...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PAS病例共9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讨论。结果:9例患者确诊年龄32~67岁,中位数年龄为4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心悸、胸痛及晕厥等,2例表现为低氧血症。7例患者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动脉栓塞并行溶栓治疗无效。7例D-二聚体正常,6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例患者均行CT肺动脉成像,8例表现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为分叶状、向外隆起、边缘清晰;1例表现为沿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管壁浸润性生长;单纯累及右肺动脉1例,累及左、右肺动脉及分支部2例,累及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6例,其中2例导致右肺动脉闭塞,9例均显示不同程度强化,3例同时发现肺动脉外转移灶。结论:PA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CT肺血管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当临床发现有类似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状,D-二聚体正常,溶栓治疗无效时,应警惕本病可能。特别是CTPA发现病灶边缘饱满、隆起,甚至有分叶,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者,高度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60排螺旋模式肺动脉成像(CTPA)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行CTPA检查,按随机表分为2组,A组35例采用160排螺旋模式肺动脉成像;B组35例采用传统64排螺旋模式肺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同一工作站上阅读2组CTPA横断面图像,测量、记录参数包括主肺动脉CT值(CT value of pulmonary artery,PACTv)、主肺动脉CT值标准差(SD)、左心房CT值(CT value of left atrium,LACTv)、主肺动脉CT值与左心房CT值差值(PACTv-LACTv)、延迟时间(delay time,DT)、扫描时间(scan time,ST)、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R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病例主肺动脉CTv(F=1.499,P=0.079)、主肺动脉SD(F=4.935,P=0.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病例的左心房CT值(F=1.278,P=0.031)、主肺动脉CT值与左心房CT值差值(F=0.872,P=0.011)、延迟时间(F=1.829,P=0.001)、扫描时间(F=2.373,P=0.000)、对比噪声比(F=2.219,P=0.019)、剂量长度乘积(F=0.032,P=0.000)、有效辐射剂量(F=0.056,P=0.001)及对比剂剂量(F=1.70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0排螺旋扫描模式CTPA成像的对比噪声比低于传统64排螺旋扫描模式,但160排螺旋扫描模式的扫描时间短,对比剂剂量、有效辐射剂量低,对于急、重症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T1 mapping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T1 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阳性及阴性组,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值和强化后T1值,计算强化后T1缩短值(△T1)和细胞外容积(ECV),比较两组间初始T1值、△T1值和心肌ECV值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中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1值、强化后T1值、△T1值和EC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21.77±150.49)ms vs(1258.02±72.52)ms, P<0.001,(404.64±66.39)ms vs(594.92±66.92)ms,P<0.001,(1117.12±179.55)ms vs (663.10±103.12)ms,P<0.001, (57.76±11.07)% vs (27.72±5.61)%, P<0.001)]。采用初始T1值、△T1值和ECV诊断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94和0.990,初始T1阈值为1341.15 ms时,敏感度为91.75%(189/206),特异度为91.97%(275/299);△T1值阈值为843.05 ms时,敏感度为97.09%(200/206),特异度为96.66%(289/299);ECV阈值为38.87%时,敏感度为98.06%(202/206),特异度为96.99%(290/299)。采用初始T1值和ECV值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X(Y10]P[QX)]均<0.05),而△T1值与EC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X(Y10]P[QX)]均>0.05)。结论 心脏T1 mapping技术可用于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心肌梗死纤维化,其中心肌初始T1值、△T1值和ECV值的准确性均较高,且ECV明显高于初始T1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与1.5T 磁共振成像对比,探讨320排CT心功能扫描模式(cardiac function angiography,CFA)评价右心室心功能的能力.方法 测量分析50例常规就诊患者应用320排CT CFA扫描数据,与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ardiac MR imaging,CMR)结果对比,统计分析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ESV)、每搏输出量(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RVSV)、心排血量 (cardiac output,RVCO)各测量值与CMR各测量值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 (1)与CMR结果对照,320排CT对本组的RVEDV、RVESV 、RVEF、RVSV、RVCO各参数测量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n=50,r=0.944~0.990,P<0.001).除RVEF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RVEDV、RVESV、RVSV、RVCO均显示有低估.(2)应用CFA技术,平均延迟时间(9.32±1.77) s,平均射线剂量(2.73±0.47) mSv.结论 应用CFA扫描模式,320排CT可以准确描述右心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纤维素性纵隔炎(FM)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2年6月确诊为FM的13例患者, 其中男4例, 女9例, 年龄28~82(64.08±14.37)岁, 全部行右心导管检查, 确诊合并PH的患者(FM-PH组)与不合并PH的患者(FM组)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心功能指标及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结果 FM-PH组与FM组相比, FM-PH组患者多存在外周水肿、PaO2下降, 肺动脉内径增宽, 右心室内径、右心室/左心室横径增大, 三尖瓣反流速率及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P与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FM-PH患者中, 5例为毛细血管前PH, 1例为混合性PH, 除FM-PH组患者肺血管阻力明显高于FM组(P<0.05)外, 心排血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T肺血管造影的表现为肺动、静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比较,评价双能量CT肺血管成像(DE-CTPA)及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CTLP)技术诊断肺栓塞的能力.方法 比较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DE-CTPA、DE-CTLP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结果,以非线性相关检验比较DE-CTPA显示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与DE-CTLP显示灌注缺损之间的相关性,以核素为参考标准,应用一致性检验方法(Kappa检验)对照分析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及DE-CTLP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中,4例CT图像质量差,不能评价.余46例共920个有效肺段中,DE-CTPA显示262个肺段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DE-CTLP显示266个肺段明确灌注缺损.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显示268个肺段灌注与通气不匹配.(2)DE-CTLP与DE-CTPA两者间显著相关(r=0.883,P<0.01);DE-CTLP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40,P<0.01);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为诊断参考标准,应用DE-CTLP诊断肺栓塞的阳性预测值95.5%(279/292),阴性预测值98.3%(641/652),敏感性96.2%(279/290),特异性98.0%(641/654).(3)应用CareDose 4D技术,DE-CTPA和DE-CTLP患者平均射线损伤剂量为(4.37±0.47)mSv.结论 应用DE-CTPA和DE-CTLP技术可以在一次扫描中同时获得常规CT肺血管成像的血管形态学信息和肺实质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诊断肺栓塞提供直观、有效的综合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对比剂增强的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1例冠心病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包括自由呼吸门控下的全心增强冠状动脉成像、静息心肌灌注和心肌延迟强化成像.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46例成功完成了全心增强冠状动脉成像.在以患者为基础的分析中,全心磁共振血管造影(MRC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