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对一带教模式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的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所有放射科轮训的临床专业住院医师79名。实施多对一带教模式之前的设为对照组,实施后的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实验组实施多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出科测评成绩及轮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测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1),有利于获取影像知识、确立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P<0.01),但是在增强医患沟通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对一带教模式能够调动放射科医技护的教学能动性,有效利用时间,提升教学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行CCTA检查,每组20例.A组使用含碘350 mg/ml对比剂进行120kVp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B、C组分别使用含碘350和270 mg/ml对比剂进行宝石CT能谱成像扫描,并通过调节不同keV水平分别分为5个亚组(60、65、70、75、80 keV),分别记为B1~B5、C1~C5组.测量主动脉窦部(AS)、左主干(LMA)、左前降支近段(LAD-p)、左回旋支近段(LCX-p)、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心包脂肪的CT值及主动脉窦部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组与B组客观评价指标,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选择最佳ke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与C组最佳keV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使用相同浓度对比剂(含碘350 mg/ml)时,B1~B5组CNR分别为21.2±3.4、21.5±4.0、21.5±4.0、21.8±4.2、20.7±3.5,较A组(16.6±3.8)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1~ B4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各目标血管CT值为(393.6±45.1)、(384.8±56.0)、(375.6±37.7)、(366.4±70.8)、(369.1±66.8)HU,噪声为(31.1±9.9)HU,B2组各目标血管CT值[(481.4±43.2)、(466.7±69.3)、(434.1±48.8)、(436.3±42.5)、(427.4±48.6) HU)]较A组增高(P值均<0.01),且噪声[(28.2±7.3)HU]较A组减低(P<0.01);即65 keV为最佳keV.C2组(270 mg/ml对比剂GSI扫描65 keV)目标血管CT值[(396.3±76.3)、(390.4±74.4)、(359.5±83.1)、(358.3±67.7)、(365.4±68.2) HU)]及图像噪声[(29.1±5.6)HU]、信噪比(14.6±4.2)、对比噪声比(18.4±4.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29~1.40,P值均>0.05).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65 keV水平图像结合含碘270 mg/ml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时,在降低患者碘摄入量时,仍可获得与常规120 kVp前门控扫描相当的客观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排螺旋CT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2个民族冠心病发病可能原因。方法:同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维族患者152例及汉族患者304例,分析其斑块成分、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梗阻性斑块(狭窄≥50%的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的分支数,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维族冠心病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斑块发生在回旋支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汉族(P<0.05),梗阻性斑块累及多支比例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斑块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病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差异,维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病变程度较汉族重,可能与维族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计算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与积分,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07-02-2009-06于本院就诊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的881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按民族分为2组,汉族组678例,维吾尔族组203例,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状况并计算积分,经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结果 ①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在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上,均以左前降支多发,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和左主干,二者钙化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维吾尔族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高(P<0.05).②维吾尔族组总体钙化积分与汉族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性别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比较,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0~5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及总钙化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的钙化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冠状动脉钙化分布与积分均有差异,维吾尔族多支病变相对多,中年组钙化积分重于汉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影像科急救教学中应用严重碘副反应模拟课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影像科2016年10月—2017年5月参与急救教学的30名医师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15)、模拟组(n=15)。常规组医师采用常规方法予以教学,模拟组医师采用严重碘副反应模拟课程予以教学,对两组医师学习成绩、急救操作时间予以统计学比较。结果模拟组医师学习成绩高于常规组医师,数据分别为(85.6±12.7)分、(70.4±14.1)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组医师急救操作时间短于常规组医师,数据分别为(5.4±1.0)min、(10.5±1.3)min,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科急救教学中应用严重碘副反应模拟课程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提高医师学习成绩,还可以缩短医师急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冠状动脉畸形的异同。资料与方法连续性入选404例维吾尔族及1791例汉族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分别观察两者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情况,对两者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维吾尔族、汉族冠状动脉畸形在以下5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χ2=15.4671,P=0.0001),冠状动脉畸形患者性别构成比(χ2=9.0737,P=0.0026),冠状动脉畸形不同种类的构成比(WilcoxonW=414.000,P=0.038),左主干缺如,回旋支-前降支双开口畸形发生率(χ2=4.7311,P=0.0296),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畸形发生率(χ2=19.2188,P=0.000);而冠状动脉畸形发生侧别,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91,P=0.0644)。结论维吾尔族冠状动脉畸形发病率较汉族高,但其主要体现在良性畸形发病率高于汉族,潜在危险性畸形发生率与汉族无差别;汉族冠状动脉畸形患者中潜在危险性畸形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维吾尔族,这些差别提示临床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在心肌缺血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注意民族差别,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人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新疆维吾尔族人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并与我国已有的冠状动脉解剖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例新疆维吾尔族冠状动脉CTA资料中,以 右优势最 多(57例,64.77%);左冠开口以中1/3(65例,73.86%)、窦内(62例,70.45%)最多,右冠开口以右1/3(51例57.95%)、窦内(78例,88.64%)最多;前、后室间支,左、右回旋支动脉的终止点分别以后纵沟下1/3(37例,42.05%)、后纵沟中1/3(44/86,51.16%)、 心左缘(52例,59.09%)、左室后面(56例,63.64%)最多.与我国已有的冠状动脉解剖学资料比较,以下观察项目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副冠状动脉发生率,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左回旋支、右回旋支动脉的终止点,前后室间支心肌桥的发生率.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人冠状动脉形态具有其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冠心病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冠状动脉夹角)以80°为切点时与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左冠状动脉夹角≥80°对该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所医院1 276例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资料。按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史、家族史、腰围/身高、左冠状动脉夹角≥80°纳入方程,按照不同性别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有斑块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男性:65.59%vs 54.21%,女性:56.64%vs 29.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较,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高(男性:OR=2.53,95%CI:1.76~3.64,P0.001;女性:OR=5.33,95%CI:3.27~8.68,P0.001)。结论:左冠状动脉夹角≥80°可作为影响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兔VX2肝癌种植瘤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4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成功建立模型32只,于成功建模后第14、21、28天行全肝MSCT平扫及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扫描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析瘤灶边缘部与中心部不同阶段不同期相的CT强化特征及幅度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标记兔VX2肝癌种植瘤灶微血管,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瘤灶边缘部、中心部瘤组织的MVD值,并将不同时期兔VX2肝癌种植瘤灶的CT强化特征及幅度与MV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兔VX2肝癌种植瘤灶边缘部增强后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灶中心部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瘤灶边缘部及中心部14、212、8 d MVD值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瘤灶边缘部21、28 d MVD值的变化与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分别为0.59、0.72,P<0.05),瘤灶中心第21天MVD值的变化与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0.61,P<0.05);(4)瘤灶边缘部3个时间点MVD值的变化与瘤灶直径均有相关性(r分别为0.59、0.78、0.69,P<0.05)。结论 MSCT增强扫描后的图像特征和强化幅度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瘤灶的微循环状态,为评价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MSCT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LAD-LCX)及左主干长度(LM)与冠状动脉夹角区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6所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资料,将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区按管腔狭窄受累情况分为Ⅰ~Ⅳ级,分析比较维吾尔族及汉族不同分级之间的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及左主干长度差异;分析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主干长度的相关性。 结果 纳入研究1276例,汉族916例,维吾尔族360例。汉族左冠状动脉夹角均值为(84±38.8)º(29º~158º), 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均值为(9.2±5.3)mm(1.6~28.6 mm);维吾尔族左冠状动脉夹角均值为(85±34)º(24º~155º),LM长度均值为(9.6±6.6)mm(2.4~18.3mm)。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左冠状动脉夹角在Ⅰ级与Ⅱ、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Ⅱ、Ⅲ、Ⅳ级之间的左冠状动脉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民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均呈中度相关(汉族R=0.307;维吾尔族R=0.421)。 结论 大的冠状动脉夹角及更长的左主干长度更容易引起夹角区冠状动脉硬化,但与夹角区管腔受累程度没有明显相关性;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呈中度相关,维吾尔族略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