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新疆肿瘤医院确诊的肺腺癌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各4例,850K芯片甲基化检测平台检测肺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甲基化区域,Bump hunter寻找两组差异区域。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OBAS软件对差异区域对应目的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DMR-1、DMR-2、DMR-3、DMR-4、DMR-6(以上位于chr6),DMR-5(位于chr11)和DMR-7(位于chr20)(P<0.05)七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1目的基因为HLA-DPB1、HLA-DPA1,DMR-2的为POU5F1,DMR-3的为RP5-1186N24.3、SCAND3,DMR-4的为ZFP57,DMR-5的为LDHC,DMR-6的为LTA,DMR-7的为OXT。其中HLA-DPB1、HLA-DPA1等为高甲基化,SCANDS3和LTA为低甲基化。2.GO分析表明目的基因主要在干扰素-γ、MHC-Ⅱ类复合物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KEGG分析显示目的基因甲基化主要在Ⅰ型糖尿病、NF-κB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结论1.肺腺癌患者DNA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引起肺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HLA-DP,POU5F1及LDHC的甲基化状态,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GO功能和KEGG通路中,阐明了DNA甲基化异常导致疾病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宫颈原位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 CAIS)病理图像诊断模型。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保存的CAIS患者病变组织、慢性宫颈炎患者正常宫颈管腺体病理切片。图像采集后,均按4∶3∶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验证集数据对VGG16、VGG19、Inception V3、Xception、ResNet50和DenseNet201共6种网络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和参数调试,构建可识别CAIS病理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二分类模型,并将模型进行组合,构建集成学习模型。基于测试集数据,采用运算时间、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对模型识别CAIS病理图像的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AIS患者病理切片104张、慢性宫颈炎患者正常宫颈管腺体病理切片90张。共收集CAIS、正常宫颈管腺体病理图像各500张,其中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图像分别400张、300张、300张。6种模型中,ResNet50模型的准确率(87.33%)、精确率(90.00%)、F1值(86.90%)及AUC(0.87)均最高,召回率(84.00%)居第2位,运算时间较短(2062.04 s),整体性能最佳,VGG19模型次之,Inception V3与Xception模型的性能最差。6种集成学习模型中,ResNet50与DenseNet201集成模型的整体性能最优,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AUC分别为89.67%、84.67%、94.07%、89.12%、0.90,VGG19与ResNet50集成模型次之。  结论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构建CAIS病理图像识别模型具有可行性,其中ResNet50模型的整体性能较高。集成学习可提高单一模型对病理图像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中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Topo-Ⅱ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Topo-Ⅱ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45.83%(33/72)。Topo-Ⅱ表达与神经母细胞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局部浸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Topo-Ⅱ蛋白可以作为评价神经母细胞瘤转移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研究其表达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银染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患者(2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1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3例)检测病变内膜组织中单位细胞核内AgNOR的颗粒数,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以因患宫颈原位癌子宫切除后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为对照。结果:AgNOR每核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2.5±2.0)、子宫内膜增殖症(2.9±2.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0±2.1)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7.4±2.2)中,AgNOR颗粒数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颗粒计数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4.7±2.3、中分化5.4±3.0、低分化7.5±2.1)、临床分期(Ⅰ期3.7±3.2、Ⅱ期4.5±2.9、Ⅲ期7.3±2.8、Ⅳ期7.8±2.3)、淋巴结转移(无转移3.6±3.3、有转移7.7±2.4)密切相关(P<0.05);AgNOR颗粒的形态分布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由单一型转变为弥散型。结论:AgNOR的每核颗粒数及其形态分布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AgNOR的颗粒数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差异化甲基区域与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12月肺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各4例,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和850K芯片甲基化检测平台分别检测8例外周血基因谱数据,并以P<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及差异甲基化区域,进一步行DNA甲基化-基因表达联合分析得到目的基因。[结果] 筛选出1 111个有意义的DEGs;针对DEGs各个区段甲基化的情况,筛选出4 519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对比各组DNA甲基化和组间差异表达的全部基因,筛选出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甲基化的基因,筛选得到6个目的基因,即CCR7、CD27、DSC1、LEF1-AS1、SLC8A1和LRRN3。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区域在生物学途径、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在GO功能和KEGG通路中,肺癌发生可能涉及CCL19和CCL21信号通路、缝隙连接、桥粒等分子机制,以及参与cGMP·PKG信号通路及钙离子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结论] CCR7、CD27、DSC1等甲基化的状态以及NFKB1-CCR7、STAT3-DSC1、SP1-CCR7等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差异甲基化区域在JNK通路及钙离子等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新疆肿瘤医院确诊的肺腺癌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各4例,850K芯片甲基化检测平台检测肺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甲基化区域,Bump hunter寻找两组差异区域。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OBAS软件对差异区域对应目的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DMR-1、DMR-2、DMR-3、DMR-4、DMR-6(以上位于chr6),DMR-5(位于chr11)和DMR-7(位于chr20)(P<0.05)七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1目的基因为HLA-DPB1、HLA-DPA1,DMR-2的为POU5F1,DMR-3的为RP5-1186N24.3、SCAND3,DMR-4的为ZFP57,DMR-5的为LDHC,DMR-6的为LTA,DMR-7的为OXT。其中HLA-DPB1、HLA-DPA1等为高甲基化,SCANDS3和LTA为低甲基化。2.GO分析表明目的基因主要在干扰素-γ、MHC-Ⅱ类复合物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KEGG分析显示目的基因甲基化主要在Ⅰ型糖尿病、NF-κB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结论1.肺腺癌患者DNA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引起肺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HLA-DP,POU5F1及LDHC的甲基化状态,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GO功能和KEGG通路中,阐明了DNA甲基化异常导致疾病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DCE-MRI)参数与直肠癌血管生成参数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手术后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58例,术前行DCE-MRI,对肿瘤横断面兴趣区定量检测Ktrans、Ke、Ve和iAUC,术后病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评价Ktrans、Ke、Ve和iAUC在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病理分期(T1、T2、T3、T4)、淋巴结转移(阴性vs阳性)、远处转移(阴性vs阳性)、血管浸润(阴性vs阳性)、神经浸润(阴性vs阳性)]中的差异。Pearson Rank相关性方法分析Ktrans、Ke、Ve和iAUC与直肠癌血管生成相关参数VEGF及MVD的相关性。结果:Ktrans及Kep在不同T分期直肠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组间比较,Ktrans在T4期高于T3、T2及T1期(P<0.001、P<0.001、P<0.001),Kep在T4期高于T3、T2及T1期(P<0.01、P<0.001、P<0.001)。Ktrans及Kep在淋巴结转移(阴性vs阳性)、远处转移(阴性vs阳性)、血管浸润(阴性vs阳性)、神经浸润(阴性vs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 Rank相关性分析显示,Ktrans及Kep随着VEGF、MVD水平升高而升高,二者为正相关(P<0.000 1、P<0.000 1);Ve和iAUC与VEGF、MVD水平无相关性(P>0.05、P>0.05)。结论:DCE-MRI参数Ktrans及Kep可对直肠癌血管生成参数及临床病理T分期进行评估,可以作为术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预测参数。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原发肿瘤,其发生和恶性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肿瘤内新血管生成是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胶质瘤血管生成最主要的调节因子[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腔未成熟畸胎瘤伴腹膜胶质瘤病(gliomatosis peritonei,G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盆腔未成熟畸胎瘤伴GP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6~39岁,肿物直径10~30cm。镜下见未成熟的原始神经外胚层及成熟或未成熟的中内胚层组织,其组织学分级Ⅰ级4例、Ⅲ级3例。GP镜下见多个完全成熟的神经胶质结节播散性种植于大网膜、腹膜及淋巴结。术后对3例未成熟畸胎瘤Ⅲ级患者采取辅助化疗,5例患者随访24.5~54个月,均生存,另2例失访。结论未成熟畸胎瘤伴GP极为少见,其预后与未成熟畸胎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但其较未伴有GP的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腹部切口感染三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感染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2005年10年间腹部切口感染89例,1995年1月~1998年1月呋喃西林纱条局部引流;1998年2月~2002年2月碘伏纱条局部引流;2002年3月~2005年3月过氧化氢纱条局部引流。对三种换药方法的切口愈合时间长短进行比较。结果呋喃西林平均需要换药(10.3±1.6)d,切口清洁能进行二次缝合;碘伏纱条平均(8.1±0.8)d能进行二次缝合;而过氧化氢纱条平均需(4.3±1.5)d能进行二次缝合。结论三种换药方法比较,过氧化氢纱条换药创面清洁最早,感染控制最快,距二次缝合的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