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本文采用~(35)S标记的脱氧三磷酸核苷酸,以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分析了克隆于M13噬菌体的白介素-Ⅱ(以下简称IL-Ⅱ)DNA AluI片段的序列。其中包括XbaⅠ、HaeⅢ、B_(st)NI、Hinf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对于研究IL-Ⅱ基因重组、探针制备以及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告123例颅内压增高型脑囊虫病治疗的结果(吡喹酮88例,丙硫咪唑35例)。根据严格的确诊标准,治疗结束后半年全面复查按六项标准评效。吡喹酮组:痊愈15.9%,显效36.4%。16例已随访三年,疗效稳定。7例治疗前后CT所见与疗效吻合。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变。丙硫咪唑组未显示确切效果,因病例数少,剂量分散,也不能肯定其无效。重点讨论了治疗的严重副反应,本组吡喹酮的死亡率高达10.2%。着重分析了颅内压增高反应的发生规律。认为主要是广泛大量脑实质内囊包患者的反应大,年轻、临床表现为脑(氵弥)散损伤及颅压增高严重者应特别警惕。提出了改进治疗的七项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克隆到大肠杆菌质粒上的 HBV 基因,经过体外切割重组,使其中的 HBcAg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这种工程菌裂解液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HBc 和抗-HBcIgM的 ELISA方法。在与用美国Abbott厂的同类试剂盒进行的对比测定中,38份标本的抗 HBc检测结果,除 1份外,22份阳性和 15份阴性全部符合。40价标本抗HBcIgM检测结果,20份阳性和20份阴性亦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4.
前言提取质粒DNA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酸酚法、两相法、碱变性法等。但这些方法都不易将质粒DNA中的RNA去除干净,这样不但会影响质粒DNA中的准确定量,酶切DNA片段的分离,而且会影响DNA片段的5′末端以r[~(32)P]-ATP和多核苷酸激酶的标记。氯化铯梯度离心虽然能将质粒DNA中的RNA去除干净,但此法需要贵重的仪器超速离心机和氯化铯。羟基磷灰石柱层析也可去除质粒DNA中的RNA,但在柱层析之前一般是采用溶菌酶和TritonX-100将菌体裂解,然后25000rpm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LB、M9CA 两种培养基和大肠杆菌 DH5α和 RRl 寄主菌,对白介素-Ⅱ(IL-Ⅱ)工程菌表达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M()CA培养基和DH5α寄主菌效果较好,其表达 IL-Ⅱ的蛋白量占整个菌体蛋白量的18%,占包涵体蛋白量的53%。  相似文献   
6.
在DNA重组试验中,所需质粒DNA的制备往往耗费很多人的精力和时间。而且一般都需要高速冷冻离心机。因此,建立一种质粒DNA简易制备法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将Birnboim等人的碱变性快速提取法(以下简称碱变性法)和Ohlsson等人的两相快速分离法(以下简称两相法)等两种微量方法相结合,用于大量制备质粒DNA,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该方法简便易行、得  相似文献   
7.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表达特定的目的基因,必须在表达载体上装配合适的启动子。目前一些含启动子DNA片断的质粒,往往不能满足某些基因表达试验的要求。因此需将现有含启动子的质粒加以改造,以便于组建新的表达载体。 Johnsrud以p~(MB9)为载体组建的p~(LJ3)质粒中含有285碱基对(以下简称bp)的乳糖启动子(以下简称p_(Lac))DNA片段。可以从中切出95bp的P_(Lac),能够满足某些表达试验的要求。但对于组建表达载体来说,仍有一些不便之处。若将p~(LJ3)中285bp P_(Lac)DNA片段切出,重新组建到p~(Ko-)。载体上,则可给构建表达载体带来许多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的173例临床分析。本组年龄12~65岁(男137例,女36例),病程60天~20年。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是确切的,经过6个月的随诊,全部病例总有效率是97.7%。丙硫咪唑的治疗反应较轻,但个别病例反应强烈,在治疗中必须注意预防和处理高颅压。  相似文献   
9.
采用d(G)、d(C)均聚物接尾法克隆了双链cDNA,并通过电泳和酶切试验分析了重组体质粒中所含双链cDNA插入物的大小。试验中观察了RNA对接尾及转化试验的影响,并作了相应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10.
DNA顺序分析是遗传工程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基因表达、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自1975年Sanger创建了第一种快速简便的直读法——“加、减法”以来,DNA顺序测定发展很快,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加减法是利用DNA聚合酶在不同条件下具有聚合酶或外切酶活性的特点,能合成长短不一的相差一个碱基对的一系列核酸链的原理进行测定的。这种方法虽然较以前的方法快速简便,但并不十分精确。以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