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鼠Semcap2分子的组织学分布与细胞内定位,为了解其免疫学功能提供线索。方法 用RT-PCR方法进行Semcap2 mRNA组织分布的检测。构建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pEGFP-N1-mSemcap2,并将其转入HeLa细胞。结果 Semcap2 mRNA主要分布在小肠、胃、肺、肾脏。mSemcap2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胞浆和胞核内。结论 mSemcap2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途径感染志贺菌小鼠粘膜免疫中的MAdCAM-1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易绍琼  高杰英 《现代免疫学》2004,24(2):137-137,155
诸多实验表明经鼻免疫要比胃肠道和阴道免疫途径能更有效地诱导出系统免疫产生强而广泛的粘膜免疫。本室前期的研究工作还发现经灌胃及肠内注射同种相同剂量抗原时,血清和生殖道中特异性IgA、IgG水平的升高程度均不如经滴鼻免疫的结果。介导粘膜免疫与免疫细胞归巢的特异粘附分子及定居分子,在不同粘膜免疫途径诱导之间有无差异?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稳定表达mCD1.1分子的细胞系,研究其对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方法:分离C57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制备总RNA,通过RTPCR扩增mCD1.1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将所得重组质粒pcDNA3.1mCD1.1通过电穿孔法转至CHO细胞中,在含G418的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筛选抗性克隆,利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对挑取的克隆进行mCD1.1表达的鉴定。将表达mCD1.1的细胞与新分离的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MLN)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并用丝裂霉素C抑制CHO细胞的增殖,然后利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另外将表达mCD1.1的CHO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分离淋巴细胞,然后用PEantiNK1.1和CychromeantiCD3对其进行标记,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细胞中NK1.1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通过RTPCR,得到mCD1.1的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相符;通过多次鉴定,证明筛选得到的细胞克隆可稳定表达mCD1.1;CHOmCD1.1细胞与新分离的淋巴细胞共培养,在有无LPS存在的情况下,均能刺激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并使CD3 细胞中NK1.1阳性细胞的比例增加。结论:表达mCD1.1的CHO细胞能够刺激NK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粘膜免疫在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寻找粘膜免疫防御相关的分子,对于揭示粘膜免疫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通过抑制消减杂交,建立cDNA消减文库的过程中,发现了几条在Ty21a免疫后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的新的ESTs。为了揭示这些ESTs对应的基因在粘膜免疫中的作用,我们利用RACE-PCR技术扩增了其中1条EST对应基因的全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构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fprostatestemcellantigen,PSCA)及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HSP70)羧基端结构域的重组表达质粒,对重组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为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人HSP70羧基端基因及PSC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1一PSCA-HSPC,重组融合蛋白经(isopropyl-B-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鉴定,最后进行蛋白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1-PSCA-HSPC;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镍柱亲和层析、苯基柱疏水及凝胶过滤柱纯化后,重组融合蛋白纯度在95%以上。结论该研究成功实现了PSCA与HSP70羧基端结构域的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融合效率。方法使用CRY-3型和CE-450型细胞融合仪对B6D2F1小鼠去核卵母细胞与该品系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构成的重构胚进行融合,通过PEG/DMSO对供核细胞的预处理,比较了不同融合液,不同电极形状融合槽和供核细胞代次对融合率的影响。结果(1)以PEG/DMSO对供核细胞预处理5min的融合率显著高于同条件下未处理组(51.11%vs25.64%)(P〈0.05);(2)融合液中含0.1g/L聚乙烯醇(PVA)组的融合率高于无PVA组;重构胚在甘露醇浓度为0.32mol/L融合液中的融合率(48.21%)高于其他甘露醇浓度组(27.78%,41.67%和30.11%);(3)使用针状电极融合槽时的融合率(42.31%,43.13%)高于同条件下平行丝状电极融合槽组(30.43%,33.33%),其中又以在2000V/cm,20μs,2个脉冲时,交流电预处理30S组最高(43.13%);(4)供核细胞传代一次后融合率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结论通过PEG/DMSO对供核细胞进行预处理,并在融合液中添加PVA时,结合优化的融合条件可以提高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融合率。  相似文献   
8.
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是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类粘附分子 ,其配体是 β2整合素的两个成员 :LFA 1(CD11a/CD18)和Mac 1(CD11b/CD18)。ICAM 1与其配体的结合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 :首先它介导了T细胞和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其次它还是T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之一 ,在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ICAM 1是鼻病毒的受体 ,还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ICAM 1已成为抗炎症治疗的重要靶标。本文报道了重组ICAM 1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黏附因子丛生因子A(clumping factor A,Clf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不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开发具有广泛保护效果的SAU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表达宿主,对目的蛋白进行表达、纯化。PCR及点杂交法检测ClfA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得到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PCR及点杂交结果显示ClfA存在于菌株USA300,而在菌株546、1884、1885中并无分布。结论 ClfA在SAU各菌株中分布不广泛,可能难以作为具有广泛保护效果的SAU疫苗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炭疽毒素致死因子氨基端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方法 分别扩增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F(lethal factor)N端254个氨基酸(LFn)的基因片段和PSCA氨基酸29~100的基因片段,将两片段先后克隆进分泌型载体pAS22中,构建成表达质粒pAS-LFn-PSC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和活性检测.结果 实现了融合蛋白LFn-PSCA的分泌型表达.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体外试验显示LFn-PSCA对小鼠巨噬细胞无毒性,并保留了LFn与保护性抗原结合的活性.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LFn-PSCA的分泌型表达,为继续进行以炭疽毒素为载体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