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1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胶质瘤基因治疗———HSV1 tk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田竟生杨慧刘天承徐群渊近年来,应用HSV1 tk基因/GCV药物系统行基因脑肿瘤治疗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方案,但是也存在不少难点。为了实现HSV1 tk基因能在...  相似文献   
2.
大鼠脊髓边缘细胞初级传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只Wister大鼠脊髓L(1~3)段双侧后根切断,并将HRP注入小脑内。术后分别在2、3、4天灌杀,取出L(1~3)脊髓节段,对HRP标记的脊髓边缘细胞及其与溃变末梢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脊髓边缘细胞的胞体或近侧树突表面发现有少量的溃变终末。根据溃变终末内小泡的形状,它们属于S型和F型即球形和扁平形小泡。根据溃变终末的外形又可分为圆型和细长型。按不同术后存活期,这些终末显示的溃变特点有所不同。术后2天溃变终末主要呈电子密度增高象;术后3天溃变终末中的线粒体肿胀、溶解以及部分突触小泡溶解;术后4天的溃变终末内则表现突触小泡和线粒体大部溶解消失。各类溃变末梢周围均可见到有胶质细胞突起包绕或充填。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作为脊小脑前束起始细胞的脊髓边缘细胞所接受的外周传入从性质和特点上均与脊小脑后束的起始细胞有所不同。这些结构的不同说明脊髓边缘细胞在向小脑输送信息中有其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成年大鼠脑室下区 (SVZ)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ecursors)在黑质 -纹状体通路损伤后的反应 ,本研究用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以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 ,损毁 10 d后腹腔注射 Brd U ,连续 4d,每日两次 ;在 SVZ、纹状体和黑质部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rd U、nestin以及 GFAP阳性细胞。结果显示 :(1)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伤侧 SVZ的 Brd 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并成簇分布 ;nestin和 GFAP阳性细胞数也增多 ,但以 GF AP阳性细胞增多明显 ;(2 )伤侧纹状体可见大量 Br-d U、GFAP以及少量 nestin阳性细胞分布 ,而健侧只有少量 GFAP阳性细胞 ;(3 )伤侧可见 Brd U阳性细胞在 SVZ和纹状体之间呈条带样分布 ;(4 )伤侧黑质除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减少外 ,未见 Brd U、GFAP和 nestin阳性细胞表达。上述结果表明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SVZ神经前体细胞活动增强 ,有向纹状体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人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防止神经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分化 ,确立最佳的传代时机和方法 ,分离 1 6周人胚海马组织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对所分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与方法所获得的神经球数量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人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优化条件 ,确立了最佳传代方法与时机。提示 :人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抑制分化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处于未分化状态增生 ,并且可多次传代。  相似文献   
5.
6.
张春岩  蔡青  于顺  徐群渊  陈彪  杨慧 《解剖学报》2006,37(3):251-254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正常大鼠脑神经元中的亚细胞定位,为阐明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提供线索.方法超小金标记结合银增强免疫电镜技术.结果α-突触核蛋白不仅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前终末,也见于神经细胞的轴突、胞浆与核中.在突触前终末,α-突触核蛋白的分布与突触小泡无明显的关系.在神经细胞核内,靠近核膜部分α-突触核蛋白的分布较为密集,细胞核中心部位α-突触核蛋白则较为稀疏.在胞浆和轴突中,α-突触核蛋白散在分布.另外,在线粒体中也有该蛋白表达.结论α-突触核蛋白广泛分布于神经元的各个部位,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嗅球切除对成年大鼠侧脑室外侧壁神经生发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嗅球切除后侧脑室外侧壁(SVZ)的形态学变化,探讨嗅球对成年大鼠SVZ神经生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嗅球切除模型,并分别存活2、4、8、12周;利用Nissl染色、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观察成年SD大鼠嗅球切除后存活不同时间两侧SVZ的组织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计数模型动物脑两侧SVZ细胞总数及PSA-NCAM、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嗅球切除4周后,嗅球切除侧SVZ的细胞总数增加,PSA—NCAM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但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没有明显变化;SVZ的细胞总数及PSA-NCAM免疫阳性细胞数的增加有从SVZ嘴侧向尾侧蔓延的趋势。结论嗅球切除后在SVZ仍有新生神经元不断产生,说明SVZ的神经生发活动可能并不依赖于嗅球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获得高效表达孤儿核受体 (orphannuclearreceptor,Nurr1)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 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构建携带Nurr1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 (adeno associatedvirus,AAV)载体 ;与包装质粒 pAAV RC和辅助质粒phelper一起用磷酸钙法转染包装细胞HEK2 93制备具有感染活性的AAV Nurr1病毒粒子 ;用病毒上清液感染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s,MSCs)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阳性细胞。 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 ,得到了序列正确的重组pAAV Nurr1;感染HT10 80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 ,每mL病毒贮存液可达 10 12 个阳性细胞 ;获得了Nurr1阳性的骨髓基质细胞 ,阳性率在 6 0 %以上。结论 :重组AAV携带的Nurr1基因能够在MSCs中表达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将该细胞用于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而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胶质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多种炎症因子不仅发挥着保护和(或)损伤神经元的作用,而且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不仅如此,神经元也可以反过来调控胶质细胞的活性。因此,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神经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与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CBZ)对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雌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海人酸(KA)或PBS,成模后再口服CBZ。成模或给药后3、5、7、14、21和28d灌杀大鼠取脑,用免疫组化和双标免疫染色对脑中P-gp进行半定量及定位分析。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脑电图及行为变化与人类癫痫相似,CBZ对癫痫发作没有作用。癫痫发作后第5天脑P-gp表达水平增加,7d时最高,21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阳性产物主要位于海马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见于皮层的毛细血管及神经元。CBZ对正常大鼠P-gp的表达没有影响。CBZ KA组动物海马P-gp的表达与KA组动物相似,但7d时其表达明显增强。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导P-gp的表达;卡马西平在癫痫发作中也参与了P-gp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