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8层多排螺旋CT(MDCT)前门控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与螺旋非门控技术对2组各15例年龄、体质量相近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128层MDCT心脏扫描。计算并比较2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对2组扫描显示不同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比较。结果门控组ED低于非门控组(P<0.05)。室间隔、房间隔、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的图像质量门控组高于非门控组(P<0.05);主动脉弓降部与两侧肺动脉干图像质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前门控技术行128层MDCT心脏扫描可减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与超声对比定量评估左心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左心容积数据的对比,初步探讨MSCT定量评估左心功能在心容积数据方面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8h内同时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对比MSCT自动测量与手工测量值的相关性,MSCT自动测量与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MSCT左心容积各组数据自动与手动测量结果相关性高(r>0.98,P>0.05);MSCT自动测量与超声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r>0.90,P>0.05)。结论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获得的自动与手动左心容积数据准确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表现和成因,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失败及假狭窄诊断的38例图像,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上述病例中的伪影及假狭窄的CT表现。结果:伪影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状动脉搏动伪影、上腔静脉高浓度造影剂产生假斑块伪影、冠状动脉重度钙化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准确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影像表现及成因,对提高CT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左心功能容积数据与超声左心功能容积数据的对比,初步探讨服用硝酸甘油对CT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8h内同时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成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前者服用硝酸甘油,后者无服用硝酸甘油,对比两者左心功能容积数据的相关性;对比患者在服药前与服药5min后冠脉成像扫描时心率。结果:①未服药时心率(65.27±9.9)time/min)与服药5min后(P〉0.05)。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时服用硝酸甘油对其左心功能的定量评估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MRI和CT异机图像的精确融合。方法输入MRI和CT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头、膝为实例交叉试验MRI和CT二维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分辨头部软硬组织同时呈现膝部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互补影像,快捷而清晰。结论这种异机融合手段是对这一目前空缺技术的补充,同时,这一实验也将为医学成像厂家进一步研制MRI和CT同机融合设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秦茵茵  吴国锋  张超亮  陈苓 《临床荟萃》2012,27(11):939-942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部HR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8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和HRCT评分,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的肺功能差异.结果 肺功能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3.6±25.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62.7±17.9)%,FEV1/FVC(61.5±12.6)%,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73.6±13.8)%;HRCT评分显示,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为(8.276±5.915)分、扩张程度为(7.151±4.306)分、管壁厚度为(5.705±2.829)分.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 pred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扩张程度仅与FEV1% pred呈负相关,管壁厚度与FEV1%pred、DLco%pred呈负相关.各类型的肺功能表现不一.结论 肺通气功能与HRCT评分密切相关,其中与扩张分布范围相关性最为明显;而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受损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患者的胸片及CT资料.7例中,滑膜肉瘤4例,血管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黏液型脂肪肉瘤1例.周围型肺肉瘤6例,中央型肺肉瘤1例.结果 平片上病灶直径平均为8.1 cm,无钙化、毛刺,未见空洞.CT示浅分叶,未见毛刺,2例可见假包膜,2例可见小范围液化坏死区,无钙化.平扫时平均CT值为45.3 HU,增强后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绝对增强均值为22.6 HU,4例邻近组织受累,1例肋骨破坏,1例血管肉瘤有肾上腺、肝脏、头颅多发转移.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肿块多数位于肺外周,直径大,肺门、纵隔转移少,邻近组织受侵犯多,浅分叶,无毛刺、钙化,坏死液化范围少,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定量成像技术在COPD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SCT定量成像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与正常志愿者MSCT定量参数的对比性,确定COPD患者MSCT定量成像参数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正常志愿者30例,COPD患者40例,通过常规肺功能检查及MSCT检查,在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与肺功能检查(PF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正常志愿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OPD患者最大呼气容积/最大吸气容积(Vex/Vin)与残气量/肺总量(RV/TLC)有显著的相关性(r=0.90,P<0.01),Vin和Vex与TLC及RV亦有很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0和0.81,P<0.01),(Vin-Vex)与FVC亦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P<0.01)。深呼气相时EV-910与FEV1/FVC%有很好的相关性(r=-0.84,P<0.01)。PI-910in、PI-950in及PI-910ex、PI-950ex与FEV1及FEV1/FVC%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以呼气相时的相关性更好,其中以PI-910ex时的相关性为佳(r分别为-0.86和-0.85,P<0.01)。深吸气末肺容积为(5318.15±1200.74)ml,平均肺密度为(-898.04±35.36)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02±0.035)g/cm3,三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深呼气末肺容积为(3878.21±1202.75)ml,平均肺密度为(-855.04±50.41)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44±0.051)g/cm3,与正常志愿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MSCT肺功能检查能很好的评估COPD患者的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肺癌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病灶最大径〈3和≥3cm肺癌患者及正常人的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7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3cm以下的小肺癌15例,≥3cm的肺癌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测量支气管动脉的内径。正常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53岁。对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行方差分析。结果15例小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9±0.4)mm,29例大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5±0.5)mm,28例正常组支气管动脉内径的平均值为(1.6±0.4)mm,大、小肺癌及正常组之间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均增粗,大肺癌较小肺癌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