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4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的危险性往往随病人血压上升和病程增长(包括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或者单纯的脑血管病变都不足以引起血管破裂。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系指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
北京等15个城市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北京等15个城市35家医院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前时间(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统一的问卷,对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发病一周内的2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8岁,男性占60.2%。缺血性脑卒中为78.8%,出血性脑卒中为21.2%。(2)发病后决定马上去医院的占27,8%。使用急救电话和急救车的比例为27.2%;约1/4患者知道脑卒中后需要马上去医院诊治和溶栓治疗;1/4的患者对脑卒中基本无认识,发病后不知道求救而盲目等待。(3)发病后≤6h到达医院的患者占57.5%;首次就诊地点是急诊室的为58.6%;发病后≤6h到达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率为6.7%。(4)影响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到达医院的方式、首次就诊的地点、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是否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6h到达医院的独立因素。结论 42.5%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后6h内到达医院,其院前时间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少、患者转运距离超过20km等。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是提高患者6h内到达医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因其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而成为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一个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就是通过使用抑制脑损伤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药物,以提高病人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预防急性脑卒中的发生。本就神经保护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脑小血管病(CSVD)是老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和痴呆的主要原因[1]。老年脑血管病可能存在各类小血管病的潜在重叠风险,与单一受累相比,CSVD患者的双重受损往往占主导地位。有研究提示,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与深穿支动脉病(DPA)重叠的患者约占脑叶出血的81%,大多数脑叶出血合并有DPA;而深部脑出血与CAA仅存在微弱关系,占18%。CSVD包括DPA和CAA这两个类型的疾病实体。它们共同的病理改变是累及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BBB)、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最突出的不同点在于CAA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清除受阻和(或)过多沉积于软脑膜小血管壁产生的特殊病理变化。研究CSVD的团队较注重单独研究DPA或CAA,二者是否存在叠加作用或已经潜在重叠,却很少被关注。因此,有必要提出在老年人群中,DPA与CAA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临床表现、病理所见和影像学的异同,以期加深对CSVD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影响及丁苯酞对缺血性白质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缺血组和治疗组给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术后治疗组给丁苯酞腹腔注射,对照组和缺血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术后1个月评测各组大鼠脑白质区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神经元、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性细胞数目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大鼠脑深部白质区可见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排列稀疏紊乱,GFAP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明显增多(P〈0.05),缺血组MBP的灰度值较对照组及治疗组下降,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基苯酞可改善慢性缺血大鼠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6.
“我生宝宝前脑海里只有一幅穿着高跟鞋,推着婴儿车散步,引来无数回头率的美好憧憬。生完孩子才知道,生活是凌乱不堪、夜不成寐、衣衫不整,伴随产后抑郁、泪水涟涟(仅限于自己带孩子的)……”演员马伊硎发表在微博上的一番感慨,迅速引来了将近3000条的评论,有人笑谈生了孩子后像多了一个“第三者”,每天围着孩子打转,完全无心经营二人世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 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 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 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 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  相似文献   
8.
魏微  张微微  魏亚洲  李蓓蓓 《北京医学》2011,33(10):851-85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 r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神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当今神经影像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功能成像在脑功能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对癫痫病人的临床定位和指导手术中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癫痫中的应用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脑小动脉的硬化程度,比较不同部位、不同节段脑小动脉硬化指数的差异。方法对4例CADASIL患者的脑组织标本(疾病组)及对照组脑组织标本4例,进行平行及垂直于大脑表面方向切片,HE染色后,观察额叶中外径<300μm的小动脉病理学变化,比较疾病组和对照组、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灰质和白质以及不同节段小动脉的硬化指数(SI)。结果疾病组小动脉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和透明变性。不同切片方法、不同节段和不同部位比较,疾病组脑小动脉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疾病组灰质及白质SI分别为0.36±0.10、0.44±0.1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外径<100μm和>100μm的小动脉SI分别为0.40±0.17、0.37±0.1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穿动脉主干和分支所得结果相似。结论CADASIL患者存在小动脉狭窄和管壁纤维性增厚,病变主要发生在白质,且以小动脉末端病变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