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各种原因所致脑部供血动脉发生急性阻塞,使相应部位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一系列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据Sudlow等的研究,在工业化国家的45~84a人群中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00~500/10万.其中80%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而在远东地区(包括中国和日本)这种发病率更高。由于临床上缺乏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以往的内科和外科治疗有时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因些,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及效果一直受到医疗界的关注。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血管内溶栓技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脑血管狭窄的脑梗塞患者,近年来在不断探索溶栓治疗的同时行血管内成形术或放置血管内支架等,以提高再通率,进一步提高疗效。现就急性脑梗塞的动脉内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血管瘤的护理。方法2002至2007年,对12例共17处椎体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体位指导;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与患者沟通,配合医生操作处理患者术中的各种不适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术后疼痛显著减轻,回访12-24月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及增加椎体稳定性,是一项安全的微创技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手术,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及时处理术中病情变化,为手术治疗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张希中  韩东明 《中原医刊》2006,33(23):15-16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四脑室肿瘤的MR I表现。结果第四脑室肿瘤以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肿瘤类型与其起源、发病年龄、信号特征关系密切。肿瘤的MR I征象及其起源对于正确诊断非常重要。结论MR I对于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0 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对其进行MR的T1WI,T2WI、DWI及FLAIR序列检查。结果HIE患儿MRI的T1WI及FLAIR序列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及DWI序列(P<0.05);DWI序列可早期发现部分病变。结论 MRI对HIE的诊断有高度的敏感性.选用不同的MR序列可提高HIE患儿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腹股沟区纵切口显露股动脉,送入人工血管输送器至病变处,准确定位后,释放人工血管进行腔内修复。术后复查造影,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4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支架未能完全封堵漏口,内漏明显,手术成功率95.8%。支架置入后假腔血压下降,机体脏器缺血状况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支架性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在小脑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4例小脑囊性肿瘤的MRI表现,其中星形细胞瘤36例,血管母细胞瘤24例,转移瘤22例,髓母细胞瘤2例.结果 归纳各类肿瘤的MRI表现,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鉴别诊断价值.①血管母细胞瘤瘤结节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这种特点在其他后颅窝肿瘤中不常见.②血管母细胞瘤瘤结节小,信号均匀,显著强化,有助于和星形细胞瘤鉴别.③星形细胞瘤常体积大,半数在4cm以上,这在其它肿瘤少见.结论 性质不同的小脑囊性肿瘤之间有着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MRI检查可以较好显示其病理特征,对小脑囊性肿瘤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部分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功能亢进 (脾亢 )的治疗以往主要靠外科手术切除 ,这种方法虽然对改善外周血象有效 ,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 ,且使患者处于无脾的去免疫状态 ,可导致暴发性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机会增多。我院 1 993年 9月— 1 999年 1 2月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 (PSE)治疗脾亢 49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9例中 ,男 35例 ,女 1 4例 ,年龄 2 6~ 62岁 ,平均 41岁 ,均有脾大 ,左肋下 2~ 1 2 cm,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 7例 ,6例伴有出血症状。其中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伴脾亢 2 2例 ,肝癌并发门脉高压伴脾亢 1 3例。血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 288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厦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发病后6h以内溶栓者76例,6~24h溶栓者212例。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90天后预后情况。结果 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24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73例,椎基底动脉(VBA)闭塞72例;溶栓后再通分别为112例、38例。治疗后90天恢复良好者180倒,恢复差者108例。溶栓后颅内出血2例;6h内组和6~24h组患者治疗后90天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35%和71.43%,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86%和59.26%,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7min和73min。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h作为动脉内溶栓治疗标准不够全面,应当根据病情适当放宽溶栓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9.
张希中 《医学信息》2006,19(1):74-75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探讨其MRI表现。结果18例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6例位于小脑蚓部。15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结节强化明显;9例表现为实质型;24例瘤内或瘤周均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本组MRI正确诊断22例,准确率为91.67%。结论MRI是诊断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不典型者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动静脉畸形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携带放射性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高龄中、晚期食管癌的初步疗效.方法 总结2009年9月 - 201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食管支架治疗的43例中、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I粒子支架分为A、B两组.A组为125I粒子支架治疗组,18例;B组为普通支架治疗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