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所218例妊高症病人产后出血量的测量,及其各分类出血量的对比,对妊高症的分类与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资料系我所一年间观察地孕36周以上,住院分娩的218例妊高症产妇。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20岁。产次最多4次,最少1次,初产妇占70.1%。每例产妇在分娩前后均测血压及血、尿常规。二、妊高症的分类: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之分类标准。血压及水肿程度按产妇入院后休息一小时所测的为准,蛋白尿按入院当天化验的为准。三、产后出血的测量:产后出血的测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1995年~1999年间诊断准确、资料完整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激素、维生素等混合液30-50ml,经骶管冲击治疗5—7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按评分法疗效判定,118例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8.2,优良率达98%,疗效满意,结论:骶管冲击疗法安全、简便、有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成人腮腺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偶可得病。本院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腮腺炎患者 32 6例 ,其中成人腮腺炎 2 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患者均为当地农民 ,其中男 2 0例、女 8例 ,年龄 1 8~ 46岁。发病前均有确切的接触史 ,其中 3例属 2次感染。2 临床特点2 1 局部及全身症状重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体温均在 38℃以上。所有病例均有明显腮腺肿大 ,其中单侧肿大者 1 8例、双侧肿大者8例。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者 1 6例 ;咽痛、喝水及咽食困难者 1 1例 ;头痛、发热者 2 0例 ;恶心、呕吐、腹痛不…  相似文献   
4.
三萜皂苷的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云峰  魏东  邓雁如  郭祀远  陈峰 《中成药》2006,28(9):1349-1353
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糖醛酸和其他有机酸组成,已发现达30余种类型,除了个别是无环三萜、二环三萜及三环三萜外,主要是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大类。三萜皂苷目前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它广泛地分布于植物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癌、抗炎、抗过敏、治疗白血病、抗病毒、降血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山于三萜皂苷是一类复杂的大分子化合物,过去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方法和结构测定技术的应用,使三萜皂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随着生物测试体系的快速发展,使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吸入氩气(inhaled argon,i Ar)和吸入氢气(inhaled hydrogen,i H2)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后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48只健康成年SPF级雄性ICR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组(t MCAO组)、i Ar治疗组(t MCAO-iAr组)、i H2治疗组(t MCAO-iH2组)。于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急性脑梗死损伤程度,同时监测术后体质量和存活率的变化,评估两种气体的神经保护疗效差异。结果:与t MCAO组相比,i Ar和i H2治疗均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P<0.01),脑梗死体积、体质量损失均明显...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 mi detachable coils,GDC)和水压可解脱弹簧圈(detachable coils system,DCS)栓塞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 发生并发症1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急性脑梗死2例,血管痉挛3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2例,其中1例死亡,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评估3D-DSA在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颅内动脉瘤86例患者行3D-DSA造影检查,术前选择栓塞治疗方案,术中指导手术操作,栓塞后考察致密栓塞﹑过度栓塞和不全栓塞及载瘤动脉的情况,评价3D-DSA对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颅内动脉瘤86例介入手术中,致密栓塞69例(80.2%),栓塞>90%12例(13.9%),<90%4例(4.6%)。术中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建  张云峰 《安徽医药》2015,36(11):1339-1342
目的 探讨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与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预后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 vs 22.9%,P > 0.05),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4.8±1.9)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15.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组住院时间(19.6±4.2)d明显短于保守组(23.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术后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带神经、血管预构皮瓣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的预构皮瓣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动物实验: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A组:植入腹壁下动静脉血管束;B组:植入阴部外动静脉血管束; C组:植入股动静脉血管束及部分股神经.术后3周观察血管、神经生长情况.临床应用:手背皮肤缺损患者2例,用腹壁下深动脉和股外侧皮神经转移至腹壁皮下预构皮瓣,修复创面.结果动物实验:3组预构皮瓣血管生长良好,C组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和轴突向远端生长.临床应用: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且有皮肤浅感觉.结论预制带神经、血管的皮瓣并用于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C6、C7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以“峡部”为参考的C6、C7椎弓根置钉的方法.方法:15具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不分性别、年龄,排除畸形及破坏.取C6、C7共30个椎体.先测量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将C6、C7侧块中的一部分定义为“峡部”,即过上关节突下缘最低点、下关节突上缘最高点的水平线与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的垂线所围成区域.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之间划两条垂线,将“峡部”分为3等份,中份为“峡部”的后侧面,外份为“峡部”的后外侧面.取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选择3.5mm直径及合适长度的螺钉,直视下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置入,使螺钉中轴线与椎弓根中轴线重合,螺钉前端穿出椎体或上终板.沿椎弓根中轴线的水平面锯开标本,可看到螺钉处在椎弓根中轴线上.螺钉在水平面上与“峡部”的后外侧面形成的角为横向角(E角);螺钉在矢状面上与“峡部”后侧面形成的角为纵向角(F角).测量椎弓根钉道全长(FSC).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类聚分析.结果:各指标同一节段左右侧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将同节段左右侧数据合并后进行统计分析.C6的PW为6.12±0.78mm,PH为7.48±0.81mm;C7的PW为6.85±0.73mm,PH为8.03 ±0.38mm;PW与PH均为C6<C7(P<0.05),同一节段PW<PH(P<0.05).利用聚类分析中的Hierarchical cluster过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E角趋向于两类,即E1和E2.C6的E1角、E2角、F角及FSC与C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同一指标C6与C7数据合并统计结果为FSC 30.83±0.91mm,E1角89.61°±1.24°,E2角59.71°±1.10°,F角75.86°±112°.结论:在C6、C7以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在水平面上按照E角、在矢状面上按照F角进钉,行椎弓根置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