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震荡的再回顾--惊厥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震荡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令人迷惑的脑外伤。它常在头部遭受轻度暴力的打击后产生,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反射消失和近事遗忘。  相似文献   
2.
脑外伤急性期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报告57例脑外伤病人血清类洋地黄物质(EDLS)、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的测定结果,并对其中29例行垂体兴奋试验,观察 PRL、、TSH、GH 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脑外伤后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功能有明显变化,变化程度与脑伤严重程度有关。本文着重分析讨论这些变化对判断脑伤程度及估计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来评价益智药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照药物为吡拉西坦。将连续收治的48例轻中型脑伤患者随机分入奥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每组24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1天后进行定量脑电图和P300数据采样。统计分析各组用药前后定量脑电图和P300的差异;比较两种药物对定量脑电图和P300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定量脑电图和P300均有明显改善(P〈0.05);奥拉西坦对脑电图和P300的影响较吡拉西坦更大(P〈0.05)。结论:奥拉西坦对轻中型脑伤患者脑功能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功效较吡拉西坦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关系。方法收集85例SAH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对每例研究对象进行CTP检查,并记录其CTP相关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SAH组,CVS组和非CVS(non-cerebral vasospasm,nCVS)组,症状型CVS组(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 group,sCVS)和无症状型CVS(a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 group,asCVS)组,Hunt-HessⅠ~Ⅱ级组和Ⅲ~Ⅴ级组,比较各组之间CTP参数的差异。结果SAH组的CBF值低于正常组,MTT值较正常组延长(P<0.05)。CVS组、sCVS组和Hunt-Hes...  相似文献   
5.
人载脂蛋白Eε3等位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ε3等位基因,测定序列,并构建带有人源性APOEε3等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胎儿脑组织中克隆得到APOEε3等位基因,与PMD19-T载体连接,再酶切PMDl9-T-APOE ε3,获得APOEε3基因,然后将其与表达载体pEGFP-N1连接,构建pEGFP-N1-APOEε3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目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DNA测序证明APOEε3基冈序列正确,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在转染后的细胞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APOEε3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6.
载脂蛋白E基因型多态性与SAH后血管痉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185例SAH患者,测定APOE基因型多态性,通过TCD评定SAH患者出血后的CVS情况.分型结果与CVS及相关临床资料等分别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5例SAH患者中,32例APOE ε4携带者中有21例(占65.7%)发生CVS,153例非ε4携带者中有56例(占36.7%)发生CVS,ε4携带者的CV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ε4携带者(P=O.02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均提示ε4是CVS的危险因素.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是SAH患者发生CV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短肽COG141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中脑水肿、小鼠运动功能和水通道蛋白4(aquaproins-4,AQP-4)的影响.方法 108只C57BL/6J小鼠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生理盐水组(SAH+生理盐水)、治疗组(SAH+ COG1410),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观察小鼠运动功能变化,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表达AQP-4阳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QP-4蛋白含量及实时定量PCR测定AQP-4 mRNA的变化.结果 SAH后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且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各时间点生理盐水组脑含水量、AQP4蛋白含量和AQP4mRNA表达的变化与假手术对照组对比显著升高(P<0.05).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脑含水量、AQP4蛋白含量和AQP4 mRNA表达均在SAH后1d明显增加,2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载脂蛋白E短肽COG1410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过表达缓解EBI中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疗效。方法纳入神经科危重症患者275例,对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存档,并就意外危险因素进行调查。2013年5月前入院的患者137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男86例,女51例,2013年5月起入院的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就危险因素进行特定护理干预,其中男92例,女46例,观察二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判断护理干预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意外的效果。结果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有活动能力(OR =3.54,P=0.000<0.01)、意识状态(OR =6.12,P=0.000<0.01)、吞咽能力(OR =4.82,P=0.016<0.05)、颅内压(OR =2.36,P=0.024<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如活动能力、意识状态、吞咽能力、颅内压开展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代大鼠雪旺细胞(SCs)在不同拓扑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电纺纳米纤维上生长的特点,为后续在体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构建具有随机或有序拓扑结构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并测定其生物相容性;利用PMMA薄膜组作为对照,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显色手段,分析SCs在随机及有序纤维支架上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方向,以及胞体及突起与纤维结构的依存关系. 结果 构建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SCs在随机及有序电纺纤维上均能顺利贴壁并生长;电纺纤维的拓扑结构能够影响SCs的细胞形态,与在PMMA薄膜及随机电纺纤维上相比,在有序纤维系统上的SCs能够形成更长且与纤维延伸方向一致的细胞突起(P<0.01).相比随机电纺纤维,有序纳米纤维对原代SCs的生长更具引导作用. 结论 PMMA有序电纺纳米纤维具有作为神经损伤后植入性SCs支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见的内科并发症,约41%~72%的SAH 患者发热(体温>38.3℃)[1-3],多发生在意识较差或者预后较差的患者.临床及众多文献表明[2-6],发热增加脑代谢,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加重脑水肿,增加颅内压,影响预后.但SAH的发热不同与颅脑外伤、脑室内出血引起的发热,因为在SAH患者中,发热增加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风险及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影响预后[6、7].故对SAH患者发热的体温控制尤其重要,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主要对SAH 患者发热的病因、控制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