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 疑为肾发育不良患儿29例,行常规^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和腹部B超检查。图像分析:将发育不良肾分为0~4级。结果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示29例患儿中24例为单侧肾发育不良,其中11例1级,7例2级,6例3级,余5例患肾未显影为0级,结合其他:检查诊断为肾发育不良。患肾分肾功能为0~24.9%(平均6.3%)。29例患儿中24例患肾肾皮质显像诊断为肾发育不良,5例患肾未显影,由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诊断灵敏度为82.76%。29例中1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发育不良。结论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肾发育不良灵敏度高、可靠,可确定发育不良肾部位和判断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肾脏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儿童GFR并校正以获得准确结果。方法对99例(8周至12岁)肾功能正常的儿童实施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得GFR,经核医学侧位影像实测肾脏深度作衰减校正,得出校正GFR(cGFR),并作体表面积标准化。受检者根据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8周至1岁、1~2岁、2~3岁、3~10岁、10~12岁。结果①第1组:8周至1岁,GFR(70±10)mL/min,cGFR(84±10)mL/min;第2组:1~2岁,GFR(79±6)mL/min,cGFR(94±7)mL/min;第3组:2~3岁,GFR(85±5)mL/min,cGFR(98±4)mL/min;第4组:3~10岁,GFR(84±6)mL/min,cGFR(102±6)mL/min;第5组:10~12岁,GFR(86±7)mL/min,cGFR(105±6)mL/min。②每组GFR和cGFR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③GFR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各组值均偏高。④与Schwartz公式估算值eGFR相比,大年龄组的cGFR更与之接近。⑤GFR 95%正常值范围:第1组:8周至1岁,GFR 50~90 mL/min,cGFR 60~104 mL/min;第2组:1~2岁,GFR 67~91 mL/min,cGFR 80~108 mL/min;第3组:2~3岁,GFR75~95 mL/min,cGFR 90~106 mL/min;第4组:3~10岁,GFR 72~96 mL/min,cGFR 90~114 mL/min;第5组:10~12岁,GFR 72~100 mL/min,cGFR 93~117 mL/min。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可获得儿童GFR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评估肾功能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过程中是否有影响GFR准确性的因素存在,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26例患者及1例健康志愿者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健康志愿者首次检查在饮水500ml后5min进行;第2次检查按常规在饮水500ml后30min进行。结合肾功能曲线和GFR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注射放射性的有效剂量与实测剂量不符导致GFR误差共61例,发生率为18.7%(61/326)。在该类患者中有88.5%(54/61)的病例是由于注射点有放射性药物外渗所致。有8.2%(5/61)的病例因袖口过紧导致放射性药物存留在袖口压迫点的远端并缓慢释放。有3.3%(2/61)病例在测量空针筒时没有采集注射器针帽内漏出的放射性,GFR减低。饮水后短时间内注射放射性药物,导致肾功能曲线峰值减低,排泄段抬高,GFR减低。65例糖尿病患者GFR异常增高,而肾功能曲线形态表现为正常。结论GFR的影响因素较多。综合分析肾功能曲线与GFR值,对于发现误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再密切结合病史和肾脏影像,可以进一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肾积水手术前后利尿性肾动态显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尿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在小儿肾积水手术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肾积水患儿的利尿性肾动态显像(F15法,常规方法中第15 min注射呋塞米),对肾脏影像、单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及肾图曲线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①以利尿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进行积水分类,术前轻、重度积水各9例,中度积水31例,均被手术证实。功能差的25例SKGFR术前为(26.99±13.85)ml·min-1,术后为(31.15±17.04)ml·min-1,平均提高4.16 ml·min-1。②术前完全梗阻30例,部分梗阻18例,无明显梗阻1例;术后部分梗阻12例,无明显梗阻37例,没有完全梗阻病例,术后梗阻改善明显(P<0.001)。③术前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UPJO)47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处梗阻(UVJO)2例,术前梗阻定位为手术证实。④综合梗阻和肾脏功能信息对患儿分类,术前最差型21例,较差型28例,无正常型;术后较差型15例,正常型34例,无最差型。手术前后患儿的构成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利尿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是评价小儿肾积水的可靠方法,能准确反映手术疗效和疾病转归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与其他测定方法相比,核医学肾动态显像Gate's法具有使用简便、结果准确的特点.影响该法检测结果的因素包括肾脏放射性计数、感兴趣区的勾画、肾脏深度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预测急性肾盂肾炎(APN)患儿肾瘢痕危险性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118例临床首次诊断为APN的患儿,男44例,女7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所有患儿急性期行^99Tc^m-DMSA肾皮质显像,根据肾受累范围将肾损害程度分为5级,0级为肾功能正常,肾损害自轻度到重度依次分为Ⅰ至Ⅳ级,治疗至少6个月再次显像判断是否形成肾瘢痕。72例患儿进行直接法核素膀胱显像(DRC)评价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反流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应用SPSS 11.5软件,分别对相应数据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118例患儿以单肾为单位共236个肾,急性期(发病2周内)肾显像结果,正常肾组79个,Ⅰ级肾损害组64个,Ⅱ级肾损害组51个,Ⅲ级肾损害组19个,Ⅳ级肾损害组23个。6个月后再次显像显示肾功能正常组无一个肾形成肾瘢痕;肾损害形成肾瘢痕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级7.81%(5/64),Ⅱ级49.02%(25/51),Ⅲ级68.42%(13/19),Ⅳ级100.00%(23/23)。肾瘢痕发生率与首次肾显像肾损害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877,P〈0.01)。另外,72例进行DRC患儿中,以单肾为单位共144个肾,VUR发生率54.17%(78/144),其中轻、中、重度反流。肾分别为4,43和31个。66个无VUR肾瘢痕发生率仅为4.55%(3/66),肾瘢痕发生率在轻度VUR为1/4,在中度VUR为46.51%(20/43),在重度VUR为87.10%(27/31)。VUR与肾瘢痕形成呈明显正相关(r=0.624,P〈0.01)。结论APN患儿急性期^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肾损害程度分级对预测肾瘢痕危险性有重要价值,肾损害程度越重,VUR程度越重,肾瘢痕形成危险性越大。对于急性期有肾损害,尤其是Ⅱ级以上肾损害、伴有输尿管反流的APN患儿应重视,积极治疗,以预防或减少永?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与其他测定方法相比,核医学肾动态显像Gate's法具有使用简便、结果准确的特点.影响该法检测结果的因素包括肾脏放射性计数、感兴趣区的勾画、肾脏深度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肾超声检查和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在诊断小儿急性肾盂肾炎(APN)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APN的165例患儿均行肾超声检查及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其中男79例,女86例,年龄1.5个月11岁,平均20个月.以肾皮质显像为诊断参考标准,确定肾超声检测APN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165例患儿330个肾,其中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发现99个肾存在APN阳性表现,而肾超声仅发现31个肾表现阳性.在余231个99Tcm-DMSA肾皮质显像无异常的肾中,超声检查发现4个肾有异常表现.肾超声探测APN的灵敏度为31.3%(31/99),特异性为98.3%(227/231).结论 肾超声对小儿APN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较低.对于肾超声检查阴性的APN,临床仍需采用99Tcm-DMSA肾皮质显像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9.
儿童骨显像操作指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儿童骨显像操作指南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骨显像检查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核医学医务人员岗位要求、检查操作规范(病史采集、患儿准备及注意事项、放射性药物、图像采集、显像模式)、报告处理、质量控制及显像过程中的辐射安全。该指南主要适用于临床应用最多的99Tcm-MDP儿童骨显像检查。该操作指南的目的是为核医学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儿童骨显像检查提供实用而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0.
尿路梗阻是儿科常见疾病。核素利尿性肾显像作为一种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准确地提供肾脏功能和梗阻性质等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治非常关键。该文就核素利尿性肾显像在小儿尿路梗阻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