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high biliary obstruction,MHBO)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MHBO患者96例,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77例、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11例、单纯胆道外引流8例;观察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 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77例,成功率为80.21%。96例MHBO患者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术后第7、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天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总胆红素下降率(92.56%)明显高于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和单纯胆道外引流患者(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3、6、9、12、15、18、21月生存率分别为98.70%、88.31%、76.62%、46.75%、18.18%、2.6%、1.3%。结论 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治疗MHB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迅速退黄并恢复肝功能,为肿瘤的进一步治疗赢取了时间,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兔肝转移瘤模型血供来源及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构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于脾脏种植VX2肿瘤细胞悬液1ml,浓度1×107/ml.瘤株接种后第14天作CT灌注扫描,第15天作DSA造影,分别观察肝转移瘤数目及大小,测定CT灌注成像转移瘤中心区域、转移瘤边缘及瘤周正常肝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和门静脉灌注量(PVP);镜下观察转移瘤病理切片.结果 38只兔完成CT灌注扫描、DSA.CT发现6只兔有1个肝转移瘤,32只兔有多发肝转移瘤,大小为1.2~2.1 cm,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DSA显示1只兔有1个肝转移瘤,37只兔有多发肝转移瘤,大小为0.9~2.3 cm,以环形染色为主要特征.18只兔(47.37%)经DSA发现的肝转移瘤数明显多于CT,DSA发现而CT未发现的肝转移瘤大小为0.9~1.3 cm.DSA和CT分别显示37只兔(97.37%)和32只兔(84.21%)有多发肝转移瘤(P<0.01).CT灌注扫描显示肝转移瘤边缘及中心区域BV值及BF值高于瘤周正常肝组织,转移瘤边缘高于中心区域(P<0.01);转移瘤边缘HAP值高于瘤周正常肝组织,PVP值低于瘤周正常肝组织(P<0.01).低倍镜下病理观察显示转移瘤中心为坏死组织和少量瘤细胞,坏死细胞排列松散,呈嗜碱性红染;外周为浓染的肿瘤细胞、结缔组织及炎性细胞,与正常组织边界欠清,可见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10×40倍镜下观察转移瘤中心坏死区为大量无核的坏死细胞,少量瘤细胞无胞质,仅可见浓染细胞核;外周为生长活跃的瘤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核大而深染,胞质量少,可见丰富血窦.结论 DSA检出较小肝转移瘤优于CT,肝转移瘤主要供血来源于肝动脉,肝转移瘤中心区域主要为坏死组织和少量瘤细胞,外周主要为生长活跃的瘤细胞和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如此病理结构决定了肝转移瘤CT增强扫描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DSA以环形染色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序贯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研究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治疗后3个月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近期抗肿瘤疗效、病灶内生物学标志基因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表达、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Slug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穿刺联合DSA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治疗老年高位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老年MHBO患者108例,超声组5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穿刺,DSA组54例在DSA下行肝内胆管盲穿;2组患者穿刺成功后,于DSA下视情况行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外引流、胆道完全外引流及优势侧胆道外引流;分析2组患者肝内胆管穿刺、近期并发症及4种胆道引流方式的疗效。结果超声组患者胆管穿刺次数、穿刺对比剂用量、胆道出血及穿刺点疼痛发生率明显小于DSA组(P均0.05),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DSA组(P0.05)。4种胆道引流方式术后第14天肝功能指标及术后第21天总胆红素(TBIL)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技术联合DSA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治疗老年MHBO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脾种植VX2瘤株兔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LM)模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探讨该模型能否成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HAI/TACE)治疗LM的理想动物模型。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建立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采用直视方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选入肝动脉内,行肝动脉DSA,观察VX2瘤株兔LM的供血血管及染色情况;行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观察VX2瘤株兔LM的动脉强化方式,并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 结果成功建立VX2瘤株兔LM模型37只,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1次穿刺插管成功32只,穿刺成功率为86.5%(32/37)。DSA发现LM病灶57个,其中中等血供38个、乏血供19个。DSA表现为肝内动脉走行迂曲,LM的肿瘤供血支紊乱、不规则,动脉中晚期可见多发LM染色,呈类圆形,中心区域染色较边缘染色浅淡,实质期LM染色进一步加重,但是染色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LM,强化特点为转移瘤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心区域未见强化。LM的DSA染色部分、肝动脉锥形束CT肿瘤强化部位及程度与腹部增强CT的LM强化表现一致,为LM周边强化,对应于HE镜下观察肿瘤外周存在活性的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及结缔组织;LM的DSA中心染色浅淡、肝动脉锥形束CT未强化部位与腹部增强CT的LM未强化表现一致,对应HE镜下肿瘤中心分布嗜碱性红染坏死肿瘤细胞。 结论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符合临床上影像学表现为环形强化、DSA下为中等血供或乏血供的LM,能提供临床上研究中等血供或乏血供LM的HAI/TACE治疗疗效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值得在基础或临床实验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PLC患者258例,将患者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TAE组(n=91)和TACE组(n=167)。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TAE组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TACE组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首次介入治疗为起点,以患者死亡或截至随访时间为终点,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12-31。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TAE组与TACE组生存率。结果 两组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1%、24.2%、14.7%,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TACE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3%、30.5%、20.4%,中位生存时间为14.6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8,P=0.313)。当肿瘤直径>10 cm时,TAE组(n=17)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7.6%、5.9%、0,TACE组(n=18)分别为44.4%、33.3%、27.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2,P=0.017)。结论 TAE与TACE是治疗中晚期PLC的有效方法,两者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当肿瘤直径>10 cm时,TACE的远期疗效优于TAE。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精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介入组(常规组)60例行常规平板DSA引导下的TACE及精准介入组(精准组)60例行3D-DSA引导下的精准TACE,记录2组患者介入术前3d内及介入术后第1、3、5天肝功能、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 2组患者介入术前3d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介入术后第1、3、5天的ALT、AST、TBIL、DBIL升高水平均明显高于精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介入手术时间(78.58±5.15)min,明显高于常规组(64.48±9.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精准TACE在极大保护正常肝组织的前提下实现了瘤灶的完全栓塞,降低了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虽然增加了介入手术时间,但未增加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因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乳腺癌全数字化X线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老年乳腺癌和45例青年乳腺癌的X线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老年乳腺癌71.4%表现为肿块型,18.7%表现为肿块伴钙化,2.2%表现为结构紊乱伴钙化,2.2%表现为致密影,3.3%表现为致密影伴钙化,1.1%表现为单纯钙化,1.1%表现为阴性,老年和青年乳腺癌X线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老年乳腺癌钙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年组(P=0.001)。老年组临床分期多为Ⅰ期和Ⅱ期,青年组多为Ⅱ期和Ⅲ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老年组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年组,老年组HER-2阳性率明显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P=0.031)。老年与青年组雌激素受体(ER)和孕妇激素受体(P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P=0.673)。结论老年和青年乳腺癌X线表现不同,老年乳腺癌钙化发生率较低;老年乳腺癌临床分期较早,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发生率和HER-2阳性率较低,预后较青年乳腺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