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应用多种皮瓣在难愈性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9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52处创面(其中外伤性创面32处,压迫性创面14处,放射性创面2处,恶性创面2处,静脉淤血性创面2处),彻底清创冲洗后用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缺损部位有无正常组织、组织的血管是否受损、局部转移能否完全覆盖缺损部位、缺损部位需要组织量的多少等选择皮瓣,以先简后繁及减少附加损伤为原则选择皮瓣.其中游离皮瓣6例,臀大肌皮瓣5例,阔筋膜张肌皮瓣3例,股二头肌皮瓣2例,腹直肌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6例,隐神经皮瓣3例,局部皮瓣15例.结果 本组39例52处创面,除1例臀大肌皮瓣及1例隐神经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创面痊愈,2例局部皮瓣完全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达到一期修复.修复后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结论 将多种皮瓣修复外科技术应用于难愈性溃疡创面的治疗,可使术后患者的外形和功能恢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MSCT表现,并联合肿瘤标志物,探讨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经本院病理证实7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其中小细胞肺癌25例、非小细胞肺癌4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MSCT表现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x2检验、成组t检验.结果 (1)胸膜腔积液、淋巴结融合征象以及支气管截断征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在前二者的出现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截断征的出现率低于非小细胞肺癌;心包腔积液、胸膜转移、远处转移、血管受侵、肿瘤坏死,纵隔肺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21-1、NSE、ProGRP、SCC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细胞肺癌组的NSE、ProGRP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的CA125、CYFRA21-1、SCC阳性表达率高于小细胞肺癌组.(3)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组中有无心包积液的CYFRA21-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胸膜转移、有无肿瘤坏死、有无纵隔肺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的CE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SCC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组中有无胸膜转移的CA125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胸腔积液的NSE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肿瘤坏死的SCC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有不同的MSCT表现,结合肿瘤标志物分析,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肺鳞癌20例,肺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15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40~90keV的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间各能谱定量指标差异显著性,P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指标进行ROC分析,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各组间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0、4. 546、7. 386、3. 844,P值均0. 05),各组间动脉期水浓度值及N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的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肺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水浓度值及NIW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碘浓度值、NIC值、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值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9. 0%)和特异度(88. 9%),且曲线下面积0. 833。结论能谱CT定量指标对鳞癌与腺癌无鉴别意义; NIC(标准化碘浓度值)对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预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croRNA-9(miR-9)和microRNA-210(miR-210)检测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75 例(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162 例(良性病变组)。以是否患有乳腺癌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 回归 分析影响宫颈癌患病的影响因素;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miR-9、miR-210 检测及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月经规律与否、人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2(HER2)表达、miR-9 表达和miR-210 表达(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 83.43%,特异性为69.14%。miR-9 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miR-210 的AUC 为0.747。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iR-9、miR-210 检测诊断为乳腺癌AUC 为0.934,敏感性为89.78%,特异性为85.12%。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miR-9、miR-210 检测可以较好地诊断乳腺癌,为临床早期诊断、筛查乳腺癌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肺结节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不同CT征象,并探讨各种不同征象及联合多种征象在肺部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其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的相关临床及CT资料(包括后处理重建资料)。结果:分叶征、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或空气支气管征在恶性结节组中的出现率依次为72.4%、65.5%、51.7%、53.4%、36.2%,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的25.5%、8.50o、8.5%、23.4%、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上述征象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与非细支气管肺癌泡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上述2种或2种以上征象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81.0%)、特异性(80.9%)及准确性(81.0%)较高,而假阳性率(19.2%)和假阴性率(19.0%)相对较低。良性结节多边缘光滑(74.5%),长毛刺的出现率(29.8%)较高,结节内钙化的发生率(21.3%)等与恶性结节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分叶征、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或空气支气管征中2种或2种以上的征象并结合强化特征等对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见坏死性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特征性CT表现,以提高对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8月一2013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并确诊的常见坏死性颈部淋巴结病变393例患者的资料,淋巴结结核组66例,淋巴结转移瘤组99例,淋巴瘤组228例,分析其术前或放化疗前的CT图像,主要对坏死淋巴结的强化模式及并存无坏死淋巴结的分布、形态学特征、钙化、显著强化壁结节等具有重要鉴别价值的共存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结坏死率以淋巴结结核组最高(880.4),其次为鳞癌转移淋巴结(51%)、腺癌转移淋巴结(39%)和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27%),淋巴瘤的坏死率较低(14%)。除了“花环状”、“分房样”、“湖形”强化(C型强化模式)主要见于结核以外,其他各型强化模式都可出现在3种病变中。共存征象在淋巴瘤分布广,均伴有典型“鹅卵石”征;淋巴结转移瘤融合现象多见(42/95)且多数患者发现头颈部原发灶(48/95),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者尚发现强化幅度与甲状腺类似的淋巴结(5例)、显著强化壁结节(3例)、钙化(5例)等特征性征象;淋巴结结核者发现淋巴结斑点状钙化(9例)、瘘管形成(3例),9例同时发现肺结核。结论颈部坏死性淋巴结病变的强化模式与某些共存征象相结合对颈部淋巴结结核、转移瘤及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冻伤后早期手术切痂同种异体皮移植修复重度冻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冻伤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常规治疗36例设为对照组,早期手术切痂同种异体皮移植36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成熟程度、截肢(指、趾)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成熟程度和截肢(指、趾)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手术联合同种异体皮移植可防止重度冻伤创面渐进性坏死,减少肢体严重感染和坏疽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长度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42例45个病灶,其中乳腺癌病灶22个,乳腺良性病变23个(乳腺炎9个,乳腺纤维瘤4个,乳腺增生性疾病10个),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平扫,并于增强后60、120、180、300、480 s进行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CT表现:乳腺癌多为不规则肿块,伴分叶、毛刺及周围浸润的表现;明显不均匀强化.乳腺炎为乳腺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多无明确肿块,伴有邻近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混浊,多明显强化.乳腺纤维瘤为等密度、边界清、轮廓光整肿块,均匀强化.乳腺增生性疾病呈腺体增厚,增强为多发或弥漫性分布的强化灶,强化弱且不均匀.(2)时间密度曲线(TDC):乳腺癌和乳腺炎呈速进速退型,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持续上升型,乳腺增生性疾病表现为缓慢上升型.(3)各组病灶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后延迟60 s和120 s时乳腺增生组CT值增强幅度△CT值与乳腺炎和乳腺癌的△CT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180、300、480 s时纤维腺瘤的△CT值与乳腺炎、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组的△CT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覆盖急性毁损性创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诊住院治疗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患者的临床病例,按治疗方法分组:急诊清创后同种异体皮覆盖创面,待二期修复创面的28例为治疗组;清创后一期皮瓣、植皮封闭创面的2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创面封闭时间。结果 两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6.43%和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治愈时间(16.17±1.87)d与实验组(21.71±3.9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损伤急诊手术应以稳定患者全身情况为重点,创面使用同种异体皮覆盖待二期修复,可降低急诊手术的风险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表现。方法:对23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X线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规则溃疡8例,胃壁增厚5例,胃内肿块6例,粘膜皱壁增粗4例。肿块大小及胃壁厚度超过5cm6例,多形态病灶共存7例,胃及胃两处以上者4例。胃蠕动减弱14例。结论:病变较大、范围广,胃壁增厚但具一定的蠕动以及溃疡周边环堤较光整为胃恶性淋巴瘤的重要X线征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