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4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帅 《珠江水运》2022,(22):49-51
为提高顶管施工质量,研究大藤峡库区防护工程书房山泵站顶管施工技术。根据施工段地质情况,计算顶进施工顶力,确定施工中的最大顶距,完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顶距长和顶力要求,设计2条重型轨道,安装测量仪器、机头等顶进设备;在洞口位置进行机头入洞与顶进施工设计,根据工程施工需求,设计及顶进施工纠偏监控方法,确保顶进施工可以达到质量标准。通过实践检验的方式,证明设计的施工方法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起到控制顶管顶出偏差的作用,能够提高顶管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在顺序输送过程产生大量混油的问题,文中从初始混油、沿程混油、黏度、停输界面、不满流等方面分析混油形成原因,并结合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实际运行情况,从4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减少停输时间、增大输量、合理安排顺序输送次序、切外输前避免切罐操作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轨道几何状态科学评估对保障高速铁路列车平稳、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多次检测数据,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注意力模块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分别学习数据的波形特征、注意力权值、长距离空间依赖关系特征,建立CBAM-CNN-LSTM车辆动态响应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输入轨道几何、运行速度和车型预测不同工况下的车辆动态响应,进而利用预测的车辆动态响应评价轨道几何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车体振动响应,根据我国某高速铁路两种车型综合检测列车检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车体横向、垂向加速度的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0.004g、0.009g,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0.793;利用预测的车辆动态响应评估轨道状态,能够有效识别引起车体振动加剧的轨道几何不利状态或隐形病害。此外,模型内部的注意力权值有助于分析挖掘导致轨道状态不良的轨道几何参数类型和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6.
方前沟现浇箱梁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搭设施工,砌筑临时墩运用贝雷梁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通过对支架的布设及受力验算,验证了施工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现有监测手段难以高效经济地测量高速铁路全线简支梁的徐变上拱量,但可以通过分析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实现有效识别。因此,本文选取我国某高速铁路长达7年的检测数据,结合小波分解、极值点搜寻和概率分布拟合,对每一跨简支梁的高低波形进行识别,然后通过波形关键点识别简支梁徐变上拱量,并研究其发展规律。研究结论:(1)波形识别算法对24 m梁和32 m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4.3%和96.4%;(2)简支梁徐变上拱与混凝土徐变的发展规律相近,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上拱量发展曲线;(3)在线路开通运营6年后,24 m梁上拱量的中位数在1.5~2.0 mm之间,32 m梁上拱量的中位数在2.0~2.6 mm之间,简支梁徐变上拱的发展趋于平缓,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4)本研究成果对掌握高铁桥梁变形状态和指导线路养护维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之一,钢轨焊接接头的平顺状态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客货共线隧道内无砟轨道焊接接头不平顺的现场测量数据,总结了接头不平顺的主要波形类型,并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了接头不平顺幅值与短波不平顺水平的变化规律,然后研究了钢轨打磨对接头平顺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不平顺幅值发展速率与线路年运量呈正相关关系; 50~400 mm波长范围的短波不平顺水平具有趋势性发展规律;钢轨打磨能够显著改善焊接接头的不平顺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大垫层块石选料困难和抛填理坡施工难度大、较难控制施工质量及进度的问题,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手段,对人工块体替代垫层块石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究。基于水工试验结论,利用CAD与CFD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符合真实海况的三维防波堤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通过波面方程和物理模型试验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数值试验给出了不同垫层形式对波浪爬高的影响,探讨了护面块体的受力和块体间隙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人工块体作垫层有一定可行性。为进一步探究护面层失稳的动力特征提供了依据,对工程设计中人工块体代替垫层块石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