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驱是稠油油藏继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之一。储集层是决定火驱开发效果的根本因素,而温度是影响火驱储集层变化的主要因素。以辽河油田高3-6-18井为例,通过模拟实验,得到火驱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样品,分析了火驱前后储集层的变化,建立了研究区火驱过程中储集层变化模式。研究表明:结焦带的储集层物性较差,Fe(OH)3沉淀物、CaCO3沉淀物和沥青质沉积堵塞孔喉,长石向黏土矿物转化,同时生成大量的硅质胶结物,破坏了粒间孔与粒内溶孔,使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物性变差;燃烧带和已燃带的储集层物性较好,Fe(OH)3和CaCO3沉淀物分解、沥青质沉积的裂解,使孔喉增大,黏土矿物的烧结作用使高岭石向蒙脱石、伊利石转化,同时存在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化,使以黏土矿物为主的粒间填隙物发生不同程度的体积收缩,颗粒和填隙物之间产生裂缝,并随温度升高,裂缝会明显加宽,孔喉增大且连通性变好,孔隙度与渗透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典型的超深层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分析对裂缝内充填的碳酸盐脉体和孔隙内赋存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微区原位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缝碳酸盐流体性质、期次和来源等.研究结果表明:①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合油气系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比了“含油气系统”和我国学者提出的“成油系统”概念的区别。并针对我国广泛发育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特点,系统介绍“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含油气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轮南吉拉克地区三叠系TⅡ2 4 小层表现出强速敏效应,且速敏损害率高值主要集中于TⅡ2 4 小层的上部(TⅡ2 4-2 单层和TⅡ2 4-1 单层),垂向差异特征明显。通过显微薄片观察,结合 X 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毛管压力曲线测试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讨引发层段内强速敏效应的形成机理。 研究认为,含量较高的黏土矿物以及岩浆岩岩屑的溶蚀残余颗粒,是研究层段内易迁移微小颗粒的主要来源,而孔喉结构参数也表明研究层段内孔喉连通性整体较差,这两方面因素是强速敏效应的主控因素;另外,上述控制因素在垂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黏土矿物相对富集于 TⅡ2 4 小层的上部,而孔喉连通性也在TⅡ2 4 小层的上部相对较差,两者共同构成了速敏损害率垂向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库车坳陷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微孔隙的成因和分布规律,通过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微米CT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等观测手段研究北部构造带内阿合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微孔隙赋存于塑性矿物,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发育明显受层段压实效应制约,构造应力、埋藏深度均是影响平面压实效应的主要因素,泥质含量是影响垂向压实效应的主要因素。阿合组致密砂岩的微孔隙由黏土矿物晶间微孔隙和杂基微弱溶蚀形成的微孔隙组成。受泥质含量、埋藏深度和构造应力的控制,微孔隙主要发育在泥质含量较低的阿合组二段,分布在埋深浅、构造应力较小的依南4井区。这对形成深部致密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热点,加强甲烷渗流机理研究对页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甲烷分子在纳米孔隙中的流动行为,构建了狭缝孔隙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孔径、压力、矿物种类和孔隙含水量对甲烷分子扩散能力的影响,讨论了天然气在微观多孔介质中的扩散规律。研究表明,甲烷分子在温度升高和孔径增大时扩散加快,而在压力增大时扩散变缓。孔隙壁面的矿物类型对甲烷分子的扩散有显著影响,在有机质、石英和高岭石中扩散系数依次减小。石墨烯构成的有机质孔隙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大于无机孔隙,主要是因为石墨烯特有的结构和光滑的表面对甲烷分子的扩散有促进作用。水分子对甲烷分子的扩散起抑制作用,甲烷的扩散系数随含水量的增加逐步下降,在有机孔隙中水分子以团簇的形式阻碍甲烷分子的扩散,而无机孔隙中水分子则以"水膜"的形式吸附在孔隙壁表面。当无机矿物孔隙内水含量过高(ρw≥50%)时,孔隙内的水分子会聚集形成"水桥",导致无机孔隙内甲烷的扩散系数低于有机孔隙。  相似文献   
7.
层序界面成岩反应规律及其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界面附近进行密集取样并对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成分分析后,总结得出层序界面附近的成岩反应规律。层序界面对于成岩反应的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层序界面代表着相对湖平面下降,由此引发大气淡水对储层的充注和淋滤,使得硅酸盐颗粒(主要是不稳定的长石颗粒)普遍高岭石化,在全岩成分上表现为层序界面之下储层中高岭石含量增加;其次,层序界面代表相对较长的沉积驻留时间,这使得在层序界面之下储层内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增加;最后,层序界面伴随着可容空间的下降,使得大量细粒沉积物被上覆粗粒沉积物冲刷侵蚀,并通过充填渗滤进入界面之下的地层,而随着埋深的不断增加,这些充填物质在压实作用下成为假杂基,从而表现为层序界面之下泥质杂基含量增大。以上成岩改造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物对储层储集空间起着建设性作用,而泥质杂基和碳酸盐胶结物对储集物性却有着相对的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热点,加强甲烷渗流机理研究对页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甲烷分子在纳米孔隙中的流动行为,构建了狭缝孔隙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孔径、压力、矿物种类和孔隙含水量对甲烷分子扩散能力的影响,讨论了天然气在微观多孔介质中的扩散规律。研究表明,甲烷分子在温度升高和孔径增大时扩散加快,而在压力增大时扩散变缓。孔隙壁面的矿物类型对甲烷分子的扩散有显著影响,在有机质、石英和高岭石中扩散系数依次减小。石墨烯构成的有机质孔隙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大于无机孔隙,主要是因为石墨烯特有的结构和光滑的表面对甲烷分子的扩散有促进作用。水分子对甲烷分子的扩散起抑制作用,甲烷的扩散系数随含水量的增加逐步下降,在有机孔隙中水分子以团簇的形式阻碍甲烷分子的扩散,而无机孔隙中水分子则以"水膜"的形式吸附在孔隙壁表面。当无机矿物孔隙内水含量过高(ρw≥50%)时,孔隙内的水分子会聚集形成"水桥",导致无机孔隙内甲烷的扩散系数低于有机孔隙。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储层是埋深超过6 km的超深层碎屑岩储层,其具有典型的孔缝型储层特征。裂缝的发育与分布是储层储集性能改善的重要因素。深层储层内裂缝体系下流体活动活跃,主要表现为多尺度、多组分、多期次的胶结充填效应,但有关流体的活动特征目前尚未有清晰的认识。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研究方法,结合碳、氧同位素实验分析与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针对研究区裂缝充填情况以及对裂缝充填物的期次分析,明确了克深地区不同井区的充填程度以及充填物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具有两期方解石充填的特点,两期大规模流体迁移活动均发生在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中期。第1期发生在距今12.2~7.4 Ma,对应地层快速下降再缓慢抬升的过程;第2期发生在5.5~3.8 Ma,地层发生快速沉降,流体进入裂缝发生胶结充填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玛北斜坡百口泉组沉积相与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玛北斜坡百口泉组目前存在的沉积相认识不统一、内部微相划分不精细及有利储层分布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结合测录井及试油资料,进行沉积相及有利储层分布预测研究。 结果表明:百口泉组沉积相为扇三角洲相而非冲积扇相,可识别出 10 个微相类型。 其中,重力流成因的泥石流、碎屑流微相的识别尤为重要;扇面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砾岩、砂岩属于牵引流成因,物性最佳,为有利储层分布区域;而泥石流和碎屑流微相的砂砾岩属于重力流成因,泥质杂基含量高,物性很差。 该研究将为百口泉组后续的评价、开发提供新的地质依据,也可为邻区甚至国内其他扇三角洲发育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