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震反演技术在桥口-白庙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桥口-白庙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受构造位置和物源影响其沉积类型亦不相同,砂体分布和岩性变化大,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为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采用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把叠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数据变换为地层波阻抗数据,然后利用反演的波阻抗数据,估算出砂岩厚度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根据该项技术,最终生成了各目的层的5类平面成果图,即地层厚度、平均波阻杭、预测砂岩厚度、预测砂岩百分比、预测砂岩平均孔隙度等值图。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井均匀分布的约束下,能较好地预测砂岩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圈定面积和砂岩发育区,反映出物源方向及可能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2.
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在桥口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对油藏进行精细地描述,以便了解主力油层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油藏物性的差异,弄清油井见水、来水方向.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注水产液结构,提高了Ⅱ、Ⅲ类薄差层动用程度,达到增储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郭献广 《河南石油》2001,15(4):16-18
桥口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十分严重,水驱动差异大,Ⅰ类储层见效水淹后,Ⅱ、Ⅲ类储层水驱动用程度差,剩余油潜力大。结合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实际,精细地质基础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应用采油井堵水、注水井高压分注、增注技术,调整注水和产液结构,实现了层间产量接替,油田开发由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移,有效地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反反演技术在桥口-白庙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桥口—白庙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受构造位置和物源影响其沉积类型亦不相同,砂体分布和岩性变化大,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为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采用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把叠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数据变换为地层波阻抗数据,然后利用反演的波阻抗数据,估算出砂岩厚度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根据该项技术,最终生成了各目的层的5类平面成果图,即地层厚度、平均波阻抗、预测砂岩厚度、预测砂岩百分比、预测砂岩平均孔隙度等值图。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井均匀分布的约束下,能较好地预测砂岩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圈定面积和砂岩发育区,反映出物源方向及可能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5.
桥口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十分严重,水驱动用差异大,I类储层见效水淹后,Ⅱ、Ⅲ类储层水驱动用程度差,剩余油潜力大。结合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实际,精细地质基础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应用采油井堵水、注水井高压分注、增注技术,调整注水和产液结构,实现了层间产量接替,油田开发由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移,有效地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室内实验,对白庙凝析气田储集层岩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应用到气田开发实验中,有效地指导了气田开发管理和措施挖潜,改善了气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靶定向井在桥29块调整挖潜中的实践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断块油田桥29块一类层严重水淹,注水启动二、三类层难度大,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分析区块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井网密度大,平面调整余地小;含油层系单一,纵向上无法进行层系调整;储层非均质严重,砂体分布不稳定,设计经济效益井难度大。根据区块开发实际,深化地质基础研究,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储层综合评价,储量动用状况分析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确定了区块的主要挖潜方向:认识程度较低的断层边角部位构造复  相似文献   
8.
桥口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I类储层含水上升逐渐水淹,Ⅱ、Ⅲ类储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井网密度大,平面调整余地小;储层非均质严重,砂体分布不稳定,设计经济效益井难度大;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通过研究,确立了“平面上局部调整完善,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调整挖潜思路,研究了适合油田特点的稳产技术,通过近几年来开发实践,成功地实现了连续5年产量不降、含水不升的目标,提高了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口油田储层非均质严重,水驱采收率偏低的开发现状,开展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将储层划分为I、II、III类层,根据储层特点开展了多层水驱油效率室内试验及室内压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类储层对采收率的影响不大,在桥口油田只要选取适当的开采方式及工艺技术,II、III类低渗层的采收率理论上分别可以达到5 3.2 3%和5 9.31 % ,为桥口油田ES2下油藏挖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试验理论指导下,应用适合油田特点的定向井、堵水、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逐步缓解油藏平面、层间矛盾,油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