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贺秋云 《钻采工艺》2018,41(3):9-11
近年来,中石油在高温高压防硫试油测试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地面测试装备严格执行国际先进技术规范和标准,实现成套化、系列化,最高工作压力140Mpa,处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研制了70Mpa、177℃井下测试工具和试油测试完井一体化工具,井下测试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取得技术突破,最大无线传输井深5000 m。这些成果为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气田高温高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作业的井更深、温度更高、安全环保要求越严格,需不断提升井下工具的工作温度等技术参数,地面测试装备研制应从环保出发研发,对试油测试作业产出流体环保处理的装置。  相似文献   
2.
四川油气田经过30年的发展,配套完善了高温高压高含硫深井井下测试工具和地面测试设备,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中途测试技术、多项联作完井测试技术和高压高含硫大产量地面测试计量技术等系列油气井测试工艺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在塔里木高温高压含硫井也得到了成功应用,完成了B1井深井(6006 m)高压(地层压力124 MPa)完井测试,LJ11H井高含硫(92000 ppm)高产(302×104m3/d)气井的试气作业.通过较系统地介绍和实例说明,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和提高高温高压含硫深井测试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在试油测试期间快速获取井下压力、温度数据,实现储层快速解释和评价,及时制定下步施工方案,以及确定合理的压井液密度等,井下测试数据地面直读技术的研究成为科学试油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对国内外地面直读技术进行广泛的调研,归纳总结出4大类试油测试以及投产期间井下测试数据地面快速直读方式,主要包括井下永久式压力监测技术、电缆有线地面直读技术、全井无线传输地面直读技术以及井下电子压力计投捞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适用条件详细进行阐述,并对比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为下一步地面直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水泥浆失重与胶凝强度之间关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Sabins水泥浆失重计算模型中,水泥浆失重与胶凝强度之间为一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对该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了该关系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大量的水泥浆失重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浆失重与胶凝强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分段函数关系,因此,不能用Sabins水泥浆失重计算模型计算水泥浆在整个凝结过程中的失重。  相似文献   
5.
压后排液作为压裂和后期生产“衔上接下”的关键一环,页岩气井压裂后返排控制参数的选择及返排制度的制定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返排控制参数对页岩气井返排率及气井产量的影响尚不明确,返排关井时间、返排油嘴使用和更换基本都凭经验和固定模式。通过某区大量页岩气井返排数据分析,研究了返排速度、压裂+关井期间压裂液与页岩作用对返排率和气井产量的影响,明确了页岩气井压后返排作法,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返排率有利于提高页岩气井产能,但返排率不是决定气井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结束后关井有利于人工裂缝的继续扩展,提高单井产量,但关井时间过长会引起大量的压裂液滞留于地层对储层造成伤害,反而降低气井产能;提出开井初期采用慢返排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返排率和单井产能,采用对“油嘴进行控制、逐级放大、连续、平稳”的排液制度。页岩气井返排规律及控制参数优化结果为该区块页岩气井压后返排控制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井井口温度高,部分地层水气化进入输气管网,入网后又冷凝成水,造成了输压升高、管线腐蚀.通过先导性试验和工程试算,明确了近90%能量浪费在对返排水的降温,故先除水再降温.经对冷冻式降温、涡流管降温、节流降温技术的对比分析,确立以节流降温为核心的井口页岩气降温技术.研制和配套了降温关键装备,形成了"高效除水+节流降温...  相似文献   
7.
超深高温高压储层逐步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部分,面临埋藏加深、压力增高、温度升高、物性变差,并含H2S和CO2等气体,对试油测试的安全性、高效性等提出新需求。文章结合川中、塔里木库车油气勘探试油新难点,介绍了超深高温高压含硫化氢储层配套技术新进展包括:形成试油封堵和试油完井投产一体化管柱单井试油周期平均节约12 d以上;研发全井无线地面直读技术,实现140 MPa/150℃下信号无线传输最大距离4610 m;研发175 MPa/210℃/170 h的超高温超高压射孔器材,解决了超高温条件射孔技术难题;发展140MPa的地面流程集中控制技术,完善试油作业井筒完整性评价软件及安全环保系统。以上技术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塔里木库车前陆冲断带等重点勘探区域应用230井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