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邮凹陷古近系辉绿岩广泛发育,SN地区最为典型.辉绿岩强反射是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辉绿岩下成像质量,不仅需要精准压制多次波等强干扰,还需要加强辉绿岩强能量屏蔽机理分析,进而找到增强岩下弱信号的措施.通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析辉绿岩对岩下地层的地震反射能量影响,充分利用辉绿岩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和...  相似文献   
2.
基于波动方程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压制时,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的选取是关键的环节。L2范数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适用于多次波强而有效波弱的情况,L1范数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则适用于多次波弱而有效波强的情况,L2范数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的运算速度明显较L1范数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更快。自适应加权混合L1/L2范数匹配相减方法需要构建联合L1范数和L2范数的目标函数,再根据地震数据中有效波与多次波的能量比自适应地调整目标函数中L1范数和L2范数所占权值。该方法充分利用了L1范数和L2范数压制多次波时对地震数据不同的要求,既不需要L2范数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的有效信号与噪声正交的假设,又克服了L1范数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运算效率较低的缺点,在保证压制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多层水平层状模型及SEG/EAGE Pluto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方法,该方法明显提升了多次波的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田储量和产量的主要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渤海海域的勘探实践,结合浅层大—中型油田源外成藏的特性,通过分析油气深层运移与浅层富集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古近系烃源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所形成的"汇聚脊"对其上浅层油气富集、聚集的控制作用,并根据输导体系的组合划分出油气汇聚样式。在"汇聚脊"控藏模式的指导下,渤海海域多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都取得突破,获得一系列亿吨级新发现,由此保证了渤海海域浅层规模优质油气储量持续发现,指导后续勘探进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渤海新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基于构造解析理论总结渤海海域隐性断层在地震、地质剖面上的特征和构造样式,分析隐性断层的发育过程和构造成因,提出识别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渤海隐性断层成因和分析的方法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走滑-伸展双动力成盆背景下复杂的走滑断裂格局、多样的地层岩石介质属性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改...  相似文献   
5.
历经50余年勘探,渤海海域暴露型潜山已获得渤中19-6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中生界覆盖型潜山一直未取得规模型勘探突破.近年来,针对制约覆盖型潜山勘探的成储和成藏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相关的地质新认识.认识到"垂向顶部差异、横向内幕连续"是大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分布模式,内幕网状裂缝型储层是覆盖型潜山主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为研究区,选择崩塌、滑坡两种灾害类型,以该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研究通过地貌分区、坡度约束下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该区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进而配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潜在危害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解译崩塌与滑坡灾害点,最后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快速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有21处,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的确定对于工作区灾害点的快速提取具有指导意义,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期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地质认识创新及作业技术进步,近期渤海油田在盆地边缘小凹陷、中深层轻质高产油气、浅层重质油产能、潜山油气勘探等多个区域和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完善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提出断裂性质、结构、活动性等三因素联合控藏模式,明确了油气差异富集规律;提出陡坡带区域盖层下构造-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理念,建立陡坡带"源-汇"时空耦合富砂机理,指导了中深层优质储层预测;建立渤海海域首个特稠油油藏模式,运用特稠油热采测试技术组合,实现了产能突破;明确花岗岩储层成因机理,提出花岗岩储层垂向分带序列和半定量评价标准,创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丰富了潜山油藏类型。这些重大突破带动了渤海海域近期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使该区域新增储量稳步增长,所取得的认识及技术经验可为今后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构造形迹.与中国东部油气藏的展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本主要从地震解释成果入手.分析渤中34区的走滑断裂系统的类型,在平面上主干断裂呈雁行式排列,并不是一条连通近乎直线展布的.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与负花状构造的叠加构造,经历了六个演化阶段.对油气圈闭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斜坡带是油气勘探发现的重要领域,辽西凸起南段斜坡带却历经多年油气勘探一直未获商业性发现。近年来利用大量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对制约辽西凸起斜坡带油气勘探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根据隐性走滑断裂解释新模式,重新落实了辽西凸起南段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群;沙河街组厚层混积滩坝砂优质储层发育突破了传统薄层认识,奠定了沙河街组规模性油气储量的发现;构造—岩性双重作用控制中生界优质储层发育,形成了LD25-A构造区孔隙—裂缝型优质储层;超压封盖、高效输导通道联合控制斜坡带油气优势汇聚成藏。这些创新地质认识指导了LD25-A构造高丰度高产轻质油田的发现,实现了辽西凸起斜坡带油气勘探的突破,对渤海湾盆地斜坡带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央构造脊和北部陡坡带,斜坡带勘探研究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机理及其富集规律不清晰。基于斜坡带内部断坡组合、沉积特征、斜坡坡度和构造演化等4个方面的特征与差异,将黄河口凹陷西洼南部斜坡带和中洼南部斜坡带划分为同沉积微斜断坡型斜坡带与同沉积稳定断阶型斜坡带两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斜坡带发育不同的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展布、油气的运聚成藏和富集规律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控制作用。同沉积微斜断坡型斜坡带为"横向阶梯式"油气运移模式,新近系明化镇组是主要油气富集层系,油气在阶梯状运移过程中,成藏层系逐阶抬高,斜坡带越高部位,成藏层位越浅。同沉积稳定断阶型斜坡带为"垂向贯穿式"油气运移模式,油气成藏具有近源成藏、含油气丰度高、深浅层复式成藏的特征,在平面上,斜坡带主干断裂的弯曲增压段是油气富集区。在此认识基础上指出了下步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