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井产液量增加,抽油设备的排液能力也要相应增大。为了进一步发挥原有设备提液增产的潜力,大庆采油七厂借鉴吉林油田的六连杆抽油机制造技术,提出了将常规抽油机改制成六连杆增程抽油机的试验方案。通过对2口井半年多的现场试验证明,改造后的抽油机达到了增程提高排液量的目的。最大冲程长度由原机的2.5m 增加到  相似文献   
2.
3.
大庆长垣南部油田砂体零散,油层薄,泥质含量高,渗透率低,原油粘度低,沥青胶质含量少。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界面张力、牺牲剂对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影响及天然岩芯驱油等试验,并研究了采出水中 Ca~(2+)、 Mg~(2+)离子含量降低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复合碱可改善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牺牲剂可使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静吸附损失降低 40%左右;应用筛选出的三元复合驱配方,用天然岩芯进行室内驱油试验,采收率比水驱提高 20%左右。此复合驱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采用蠕虫插值法和空间插值法,以确定呈带状和片状分布的各种沉积微相,通过网格叠加把这些沉积微相分布结果叠加起来形成最终的沉积微相分布图。蠕虫插值法不同于常规插值法,是根据地质规律模拟人对带状分布的沉积微相分析的一种智能方法。根据这一原理所开发的微相带跟踪系统软件(MFBTS-Micro Facies Belt Tracing System)能够快速分析和跟踪沉积微相及储层的分布。该方法已初步应用到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由MFBTS软件所产生的结果图与人工绘制的沉积微相带图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用数字模型来研究分析溶解气驱条件下,压力和表皮因子对油井流入动态的影响(IPR'S)。综合产能曲线的分析结果认为,产能曲线的指数是时间的函数,其指数通常大于单相流。研究还认为,只要已知产能曲线的指数以及避免长时间外推,该法就能够用来预测未来动态。如果用单点测试法来预测未来动态(该法假定产能曲线指数是常数),那么,该法求得结果十分接近井的实际产量,其误差最小。既然如此,产量预测的误差将取决于假设的已知产能曲线指数误差的大小。综合考虑表皮因子的影响,还提出了修正IPR曲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组成入手,导出了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理论模型,强调指出控制井下效率对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重要性,介绍了控制图的绘制方法、应用要点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高泥、高钙、砂泥岩薄互储层的特点,以建立油层组级层序地层格架作为反演约束的前提条件,结合时频分析、中频井约束波阻搞模型反演和高频非红性拟测井参数反演,并以钻井、测井和油田生产资料为基础建立地质模型,对砂、泥岩薄互层进行横向综合预测,从而实现从低频到高频,从宏观到微观,从地层组、耗支组到单油砂体,依次刻画薄互储层目的。此项技术可以预测出1.0~3.0m的陆相泥、高钙、砂泥岩  相似文献   
9.
一种变频驱动装置,在七口井上试验,用于改变游梁式抽油机电机速度,控制抽油泵排量。我们已注意到增加了功率消耗,但在一些井上,增加的产量能获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人工地震法采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广泛调研、掌握大量资料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振动采油技术增产的作用机理及其优越性,并对国内人工地震法采油技术矿场试验效果加以综述,指出了今后人工地震法采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