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济阳坳陷为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成藏动力贯穿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原始动力是烃源岩内的孔隙流体压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成藏动力学模式为应压双控、复合输导及幕式置换。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咸化环境沉积与页岩油气的关系,综合应用岩心、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测井等资料,在恢复湖盆咸化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咸化阶段沉积序列,并对不同咸化阶段沉积岩性的生烃能力、储集性、含油性和可动性等进行综合研究。济阳坳陷整体表现出沙四段上亚段比沙三段下亚段古盐度高的特征,但是不同凹陷咸化演化程度略有不同。盐度变化控制了岩性的演化序列,在高盐水阶段主要形成膏岩—芒硝—膏质泥岩—白云岩的岩性组合序列;在咸水阶段主要形成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的岩性组合特征,灰质与有机质呈纹层出现;在微咸水—半咸水阶段主要形成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灰质泥岩/泥岩的岩性组合特征。咸水阶段形成的纹层状(层状)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生烃能力强、储集性好、含油性高、可动性好,最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乐安油田不整合结构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方兴 《中国石油勘探》2008,13(3):18-22,8,9
东营凹陷乐安油田不整合具有3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根据风化壳(岩层)的发育程度,以及风化壳(岩层)中风化粘土层存在与否及其发育规模,将乐安油田不整合结构分为Ⅰ1型、Ⅰ2型、Ⅱ型3种类型。分析了不整合结构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在风化粘土层,"硬壳"发育的地区,其上、下地层油气运聚相对独立。在风化粘土层、"硬壳"不发育的地区,古近系半风化淋滤渗透层可与上覆新近系渗透层在许多部位对接,使前古近系顶部形成油气上窜"天窗",半风化岩石物性得到明显改善。在风化粘土层、"硬壳"之上易于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风化粘土层、"硬壳"之下易于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不同类型页岩油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有利条件,但勘探效果不理想,亟需深入研究。为此,从划分页岩油类型入手,分析不同类型页岩油的差异性。根据页岩油的赋存空间和赋存岩石类型,可将研究区的页岩油划分为泥页岩型和夹层型页岩油2种类型;其中,泥页岩型页岩油可划分为基质型和裂缝型页岩油2个亚类,夹层型页岩油可划分为砂岩夹层型和碳酸盐岩夹层型页岩油2个亚类。提出根据裂缝发育系数划分页岩油类型的方法,将济阳坳陷裂缝发育系数大于0.2的泥页岩型页岩油确定为裂缝型页岩油,裂缝发育系数小于0.2的确定为基质型页岩油。研究区不同类型页岩油在空间分布、流体、物性、储集空间、赋存状态和产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裂缝型页岩油和夹层型页岩油赋存于较大的储集空间,物性较好,赋存状态以游离态为主,因此裂缝型页岩油和夹层型页岩油的产能高于基质型页岩油。夹层型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小于裂缝型页岩油,气油比高,因此夹层型页岩油的产能低于裂缝型页岩油。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东营凹陷梁家楼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分辨率层地层学理论,对东营凹陷梁家楼地区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下亚段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砂体进行了研究。认为该体系域的主要沉积体系是由早期西部(纯47),晚期东部(史123)水道分别形成的扇体组成。首次在梁家楼地区实现了准层序划分,将沙三段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两个准层序组,将下部准层序组剂分为四个准层序。建立了该低位体系域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为输导体系及其含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的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中下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超压封闭系统内,大多不与储集层直接接触。本文根据岩心和薄片观察,明确了东营凹陷存在裂缝输导体系。东营凹陷的泥岩裂缝受构造应力和异常压力控制,在二者的耦合区,易于形成裂缝和微裂缝。根据泥岩裂缝的主控因素和形成条件,建立了裂缝输导体系输导能力量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岩性圈闭含油性进行钻前定量预测。该成果对于陆相断陷盆地的岩性油藏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构造活动频繁、岩相复杂,地层油气藏多处于盆缘,决定了油气输导方式多样.基于对济阳坳陷已探明的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气藏油气输导过程的剖析,将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气藏油气输导方式划分为3类4种,即断层-骨架砂体型、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型、断层-不整合型.其中,断层-骨架砂体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断层-不整合面之上骨架砂体型和断层-不整合面之下骨架砂体型2种.不同的输导方式分别控制着相应的油气藏类型.在总结各种油气输导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气藏油气输导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现河庄地区泥岩裂缝主控因素分析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泥质岩储层的裂缝类型分为6类,研究了泥岩裂缝识别特征,分析了泥岩裂缝的主控因素是构造应力和异常压力,并且还受到沉积相带、储层岩性、岩层厚度等因素影响。现河庄油田泥岩裂缝形成于馆陶组沉积早期,正好与烃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期相匹配,形成了泥岩裂缝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在流体运移动力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各区块成藏动力进行计算,发现不少区块的净浮力的分力小于毛细管力,这与实际是矛盾的。通过分析原因,确定了含油高度的主控因素。最后,用spss软件对含油高度主控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得到计算含油高度的拟合公式,实现了对地层油藏钻前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