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若想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是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说明加强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3.
高压压裂油套环空井压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达西公式、伯努利方程等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压降计算的数值模拟;编写了压降计算程序,实现软件编程模拟,并针对63.5mm(2英寸)油管和76.3mm(3英寸)油管进行压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管径的增大,流速增大,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均显著增加,最终导致压降增大;此压降若超过运行条件允许的范围,会造成压裂施工停止、油井停产、管道停输等严重事故,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对流体在环空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以及压降进行准确的计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津华线投产以后,经过持续监测发现,管输原油物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降凝剂作用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管输油品凝点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首先通过对投产之前、投产初期、正常运行之后油品物性监测,揭示出津华线投产前后不加剂冀东油凝点由21℃升高至28℃,同时降凝剂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的现象;而后从热处理温度、取样问题、流速变化、降凝剂失效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跟踪对比测试,进一步确定降凝剂作用效果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并得出管输过程中只要热处理温度足够,加剂油凝点仍可恢复到较低水平的结果;最后指出将进一步改进降凝剂以提升降凝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了常减压蒸馏装置塔顶油气换热器换热效果下降的原因,并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10 Mt/a蒸馏装置为例,阐述了优化换热效果的具体方案。针对原油性质评价、原油进电脱盐单元温度低于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换热器油气侧结垢、原油侧油泥沉积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对脱前原油分支温度平衡调节、原油支线冲洗、换热器蒸汽吹扫、换热器高压水射流等方案进行对比,提出了大型换热器长周期运行的注意事项及针对换热效果下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黑龙江省第一批模网技术试点的四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上采用的模网技术施工结果,讨论了模网技术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等问题。施工的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相比从质量、进度和工程造价等方面来看模网技术尚没有明显的优越性,认为尚有许多施工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工程设计阶段的建设投资控制是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重点。在分析了目前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优化对投资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保温、新建保温和在役多年保温三种保温效果差异性较大的热油管道,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其在停输过程中油温的变化规律和热力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于管段首端,停输时间较短时非保温管道的停输温降速率和温降幅度要大于保温管道,但随着停输时间延长,非保温管道的停输温降速率逐渐变小,同时非保温管道的停输油温开始高于保温效果较差管道的油温;对于管段末端,停输过程中非保温管道油温始终低于保温管道,但非保温管道停输温降速率总体要小于保温管道。针对不同管段保温效果不同的管道模拟也表明:非保温管道的降温速率并不一定是最快的。因此,在生产运行管理中,要注意保温管道与非保温管道在停输过程中的热力差异性,结合仿真模拟科学决策,杜绝简单惯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使过去的教学模式发生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工程测量专业,其实训教学模式也日渐迈入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初衷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传统教学加以改造,促进教学、实践两大过程的真实互动,利用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能动性,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进行了精确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此次紧缩调控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深入研究了调控效果不佳背后的支撑,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给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