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固体吸附剂在FCC汽油深度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固体吸附材料方面阐述了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黏土等脱硫吸附剂在制备、吸附机理、改性、脱硫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了改性对吸附剂的脱硫效果有很大影响,特别指出了各类吸附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的脱硫效果,并对以后固体脱硫吸附剂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油田储量商品价值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评估计算油田储量价值的方法,提出已开发油田的储量商品价值评估计算方法,用Arps递减曲线法外推预测产量,用现金流方法计算可采储量商品价值,可用于评估已开发油田的储量、经济开采年限和剩余储量的货币值,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以长庆探区某油田为例进行储量评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悬浮法制备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双单体接枝聚丙烯共聚物(PP-g-St/MAH),结果表明,较优的接枝反应条件为BPO/St/MAH/水/PP投料质量比0.04/1.00/1.00/25.00/10.00,60℃溶胀2 h后90℃反应5 h.在此条件下,产物接枝率为8.97%,接枝效率为44.85%.  相似文献   
4.
从固体吸附材料方面综述了流化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吸附剂.根据吸附剂的种类不同,介绍了分子筛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和粘土吸附剂等的吸附机理﹑改性﹑脱硫效果和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吸附剂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的提高和吸附机理的深入研究是脱硫固体吸附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协助聚丙烯固相接枝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超临界CO2(SC CO2)协助聚丙烯(PP)圃相接枝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接枝机理.超临界CO2使固相接枝的动力学由扩散控制转变为反应控制,接枝机理与普通固相接枝无本质区别,只是断链降解和单体自聚的倾向大大减小,讨论了影响接枝反应的要素,发现在CO2的存在下用双单体进行接枝,将系统在高温低压下溶胀至平衡态并且进行适速搅拌可以提高接枝率.而缓慢减压有利于保持原料固有的物理性能.超临界CO2的诱导结晶作用降低了产品的结晶性,但其作为小分子介质提高了产品的韧性和塑性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双单体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化法制备氢过氧化聚丙烯(HPP),然后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将单体苯乙烯(St)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溶胀到HPP颗粒内,再通过热引发将单体接枝到HPP上.考察了溶胀温度、压力、接枝反应温度、时间及单体用量对产物接枝率与单体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适的反应条件为30 g聚丙烯和0.5 g过氧化苯甲酰(BP0)在80℃反应2 h生成HPP,HPP与9 g苯乙烯(St)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的混合物(St与PETA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37℃,8.5 MPa的超临界CO2中溶胀3 h,再在80℃常压下反应8 h,得到双单体接枝聚丙烯,接枝率达到28%,接枝效率大于90%,且PETA和St同时接枝到了PP分子链上,聚合物的耐热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FCC汽油吸附脱硫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FCC汽油进行吸附脱硫,吸附剂的选择是关键。论述了分子筛类吸附剂、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活性炭、黏土类吸附剂和其他一些吸附剂在吸附机理、改性、脱硫效果、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各类吸附剂改性后对硫化物的脱除效果。指出吸附剂吸附选择性及吸附容量的提高和吸附机理的深入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最大的整装级大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特低渗透油田。因此,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安塞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