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美国SSI公司研制的COMPN模拟软件对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一种重要的开采机理 吸渗排油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一个基质岩块为四周裂缝所包围时.在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不同平衡(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相对大小)关系下的水驱油采收率和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带气顶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特征及技术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为带凝析气顶的大型复杂碳酸盐岩油田.Г北油藏是让纳若尔油田的主力油藏,油藏具有孔隙一裂缝双重介质渗流特征,且平面上不同区域的裂缝发育程度具有较大差别.由于油藏早期注水不足,地层压力持续下降,导致自然递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研究不同裂缝发育程度储集层的开发特点以及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发现,裂缝发育区与不发育区的开发技术政策存在明显的差别:裂缝发育区合理压力保持水平为25~27 MPa.以1.1的注采比恢复压力,可以获得更高采出程度;裂缝不发育区合理压力保持水平为32 MPa,合理注采比1.3.屏障注水与面积注水注水量比例为2:8时,能实现既合理利用气顶能量,又提高面积注水效果的目的.图9参10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及油水黏度比等。根据水驱油效率的定义、实验室测定及矿场应用情况,尝试分析水驱油效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高含水阶段储集层润湿性及孔隙结构变化将导致临界毛管数的降低,使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应加强对水驱油效率的关注,从3个层次加深对水驱油效率的研究,首先是水驱油效率的实验取值,其次要研究不同储集层水驱油效率的经济界限,最后要从毛管数出发,着眼于经济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的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不同驱油动力下裂缝油藏水驱方向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利用美国SSI公司研制的COMPⅣ模拟软件对驱油分别受毛管压力控制、毛管压力和驱动压力共同控制、驱动压力控制时,裂缝油藏注水开发的水驱方向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锥进的油藏工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推导了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和见水时间。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部油气界面、油藏底部的油水界面、油层各向异性比值及水平井位置对水平井势分布的影响。所得的结果对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和见水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ringarten和Ramey的瞬时源函数和Newman乘积法推导出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的产能公式。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气界面、油水界面、水平井井距、油层各向异性和水平井位置等因素对水平井压力分布表达式的影响,并对压力分布表达式求和得到产能公式。在地层中任意一点压力分布和达西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  相似文献   
7.
影响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因素分析和采收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Ⅳ模拟软件对1/4五点井网的裂性油藏水驱开发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8.
花场近临界油气藏流体相态和开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秀娟  孙志道  刘菊  夏静  罗凯 《石油学报》2007,28(6):96-98,102
花场近临界油气藏具有以下特性:①在近临界区域,当地层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挥发油液相体积随压力的降低急剧减小;而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凝析气反凝析液相体积会随压力的降低而急剧增大。②近临界油具有气油比、地层体积系数及收缩率高的特性。③近临界态油气藏井内静压梯度出现倒置的异常现象,即压力梯度自上而下降低;开始生产一段时间后,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静压梯度曲线的形态也逐渐变化;当地层压力降至一定程度后,这种异常现象随即消失。④在开采过程中,近临界油气藏的生产气油比随地层压力的下降呈先下降后持续升高的现象,而常规凝析气藏的气油比随地层压力的下降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9.
底水驱动油藏水平井见水以后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底水驱动油藏水平井见水以后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主要是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但数模需花费大量机时、费用和人力.本文提出了利用二相渗流近似计算的方法和虚拟前缘的方法来确定水平井见水后的含水率.应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其结果与数模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润湿程度,渗透率对吸渗排油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模拟软件,考察了润湿性、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对吸渗排油过程的影响,岩石的润湿程度对基质吸渗速度有显著影响,一般亲水性越强,吸渗排油速度越快,适宜于采用较大的采油速度开采。基质渗透率同样影响吸渗速度,其值越高,吸渗排油越快;如果基质渗透率较低,因其吸渗排油速度低,不宜采用较高的采油速度。裂缝渗透率对整个基质-裂缝系统的驱替过程有显著影响,当裂缝渗透率过高时,整个系统的驱替过程很短,但基质的吸渗排油过程可能还未完毕,从而导致采收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