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1 问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特别是7~9年级几何内容的设置,曾经引起过激烈的争论.赞同方声称,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反对方说,如此删减内容和降低要求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1~5].10年之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又对7~9年级的几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调整[6].  相似文献   
2.
采用间歇式、半间歇式和连续式无皂乳液聚合(SFEP)法合成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连续式或半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PNIPAM微凝胶相转变温度范围明显地比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窄,其中又以连续式SFEP法的效果最明显。相同交联剂用量的情况下,连续式SFEP法合成的PNIPAM微凝胶的粒径和溶胀比最大,而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最小。通过研究微凝胶合成过程中溶胀比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证明了连续式或半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PNIPAM微凝胶具有比较均匀的内部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