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数理化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苯胺和环氧丙烷的电化学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环氧丙烷能在苯胺及其低聚物阳离子自由基的催化作用下发生α位开环, 与苯胺发生电化学共聚, 生成了含有芳香-脂肪醚结构的共聚物. 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苯胺和环氧丙烷共聚物在电极表面的生长特点发现, 该共聚物能在电极表面从中间向两侧有规律地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碱性条件下对氯苯酚(PCP)在Pt电极上电化学氧化的脱氯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Pt电极对PCP有良好的电化学反应活性, 其氧化过程首先是对氯苯酚负离子氧化生成对氯苯氧自由基, 该自由基可与对氯苯酚负离子作用生成芳香醚低聚物; 随着电位升高, 对氯苯酚负离子经电化学氧化生成了苯二酚盐(还可能存在其氧化产物不饱和羧酸盐); 当电位继续升高, 苯二酚盐进一步氧化形成苯醌; 最后, 在Pt表面生成小分子羧酸盐, 同时生成了最终产物CO2. 但由于芳香醚低聚物等不溶性聚合物膜的形成并吸附在Pt电极表面, 可造成Pt电极毒化, 使得Pt电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3.
成组毒理学分析仪(Integrated toxicology analyzer,ITA)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国际上首套具备化学分析与毒理学评价在线测试功能的新仪器系统。该系统是以高通量多靶点毒性测试及复杂污染物在线分离鉴定为核心,实现复杂介质样品毒性效应综合评估及目标污染物鉴定的通用技术平台。ITA系统通过多种自动化设备的连接与耦合,形成了复杂样品分离与制备、效应物质结构鉴定、多靶点毒性效应评价及数据一体化分析多个功能区,可完成复杂样品的高通量自动化前处理、组分分离、毒性测试与结构解析,显著提高了污染物筛查的可靠性和效率。ITA应用范围广泛,已服务于我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该文总结了ITA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污染物识别与毒性测试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年龄在疾病感染和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一般感染率的年龄结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利用Hille-Yosida算子及相关理论,分析了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及平衡点失稳时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分支问题.通过在平衡点处对模型系统的线性化处理,讨论了当基本再生数R0> 1时特征方程根的分布情况,研究了免疫年龄扰动导致地方病平衡点失稳从而产生局部Hopf分支的条件.同时选取临界免疫年龄为分支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显示了一定参数取值下免疫年龄对模型动力学性态的改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讨区域型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可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IR模型模拟传染病中的三类人群的转化过程.由于区域型传染病具有随机传播的特点,每个时间区间内新增的感染者人数和移除者人数都是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从而分别构造关于感染率β和移除率γ的似然函数.由于待估计参数并无显式解,用等价无穷小得到近似似然函数,进而得到感染率和移除率的似然函数估计值.进一步以校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染扩散为例,估计出感染率β为0.6493和移除率γ为0.125.最后用以上估计值作为随机传播的参数去模拟而得到整个疫情周期内每个时间区间内三类人群的人数.  相似文献   
6.
首先明确了《线性代数(非数学专业)》整体教学的目的和实践的过程,其次从学生构建《线性代数》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角度总结了《线性代数》整体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最后指出《线性代数》整体教学应把握数学观念,更好地将启发式教学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