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乌鳢、草鱼、鲫鱼脑垂体的组织学结构,选用H.E.染色法、Mallory—Heidenhain—Azan染色法、组织学和体视学方法研究乌鳢、草鱼、鲫鱼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乌鳢脑垂体的形态结构为前后型、草鱼和鲫鱼脑垂体的形态结构为背腹型。(2)经体视学测算,每种鱼在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和垂体中间部中的嗜酸(碱)性细胞的体积密度和数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这三种鱼的脑垂体在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和垂体中间部中嗜酸(碱)性细胞的分布不均匀。另外在不同鱼种之间,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或垂体中间部中的嗜酸(碱)性细胞的体积密度和数密度也有极显著差异,表明由于鱼种不同,在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或垂体中间部的嗜酸(碱)性细胞的分布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体视学方法分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运动皮质细胞的凋亡情况。随机将24只SD大鼠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12、24 h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和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m in后放开的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Bax蛋白表达来检测细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卵巢凋亡细胞形态在不同染色方法下的实验结果,选用HE、甲基绿-派洛宁、吖啶橙、Hoechst33258等对家兔卵巢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普通光镜或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染色方法显现凋亡细胞的特异性是否有差异。实验结果显示,4种方法均可以识别凋亡细胞,荧光染色与普通染色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海马微血管的生后发育,以组织化学DAB法、Mg^2 -ATPase法显示微血管,用生物体视学方法观测出生后1d—2a共90只不同年龄SD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微血管发育。结果表明:从出生后ld—la,大鼠海马及齿状回微血管长度密度(Lv)、表面积密度(Sv)、体积密度(Vv)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主要增长发生在前36d,其中8d—22d增长最快。从出生后22d—l,微血管平均直径(D)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其中前3个月增长较快,22d—36d增长最快。齿状回、海马CAl区微血管发育落后于CA2—CA4区,腔隙分子层微血管发育落后于多形层和锥体层。2a龄老年鼠海马微血管D显著增加,Lv显著下降(P<0.05),Sv、Vv有所下降,但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采用套管构建2 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本实验选取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2 mm手术组及3 mm手术组,两个手术组采用内径为0.3 mm,长度分别为2 mm和3 mm两种自制不锈钢金属套管,对大鼠左肾动脉进行狭窄,构建2 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并使用尾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变化,采用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后6h、12h和24h组。以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微血管,体视学方法测算大鼠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的长度密度(Lv)、表面积密度(sv)、体积密度(Vv)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再灌流后6、12h。与对照组相比,sv在6、12、24h持续下降(P〈0.01),Lv在6h极显著下降(P〈0.01),12h极显著上升(P〈0.01),而Vv在6h极显著上升(P〈0.01),12h显著下降(P〈0.05),24h组Lv、Vv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6h相比,12h组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24h组大脑皮质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中同区左右两侧比较微血管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中顶叶皮质区微血管密度高于海马及齿状回(P〈0.01)。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繁殖期乌鳢、鲫鱼腺垂体的组织学结构,选用H.E.染色法、Azan三色染色法、PbH染色法、PAS-OG染色法及Jafri鱼类脑垂体复合染色法对其腺垂体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并应用体视学方法对它们腺垂体中内分泌细胞的百分数、体积密度、平均体积及数密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①乌鳢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已获得的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部分细胞色素P450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运用RACE PCR的方法获得池蝶蚌细胞色素CYP基因(定义为Hs-CYP450)的全长cDNA。运用相关生物软件和在线软件对HsCYP450基因序列以及其蛋白的一、二、三级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Hs-CYP450基因全长1 809bp,ORF框1 431bp,共编码476个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成分中亮氨酸(Leu)含量最多,约9.5%,而最少的则是色氨酸,仅0.8%;通过疏水性分析显示,该蛋白属亲水性可溶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α螺旋(H)结构含量较多,约占46.22%,并均匀分布在蛋白中;β折叠(E)相对较少,约9.87%左右,多分布在两端。建立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Hs-CYP450基因序列与其他动物的细胞色素CYP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在众多物种中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同源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兔大脑动脉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血管色素明胶灌注法,观察了54例成年家兔的大脑动脉五。结果表明;兔大脑动脉环属移行型,即由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在脑底形成一个环状吻合。其一般结构与人大脑动脉环基本相似,由两侧大脑前动脉及其吻合支,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后效能动脉和两侧胡脑后动脉近侧段所组成的多角形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池蝶蚌非繁殖期和繁殖期鳃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取池蝶蚌的鳃制作组织学切片,对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鳃进行组织学形态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池蝶蚌内、外鳃的鳃丝上密布纤毛,鳃丝从外到内,其结构可以分为:上皮、基膜和结缔组织。繁殖期与非繁殖期比较,雄性池蝶蚌的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