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用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研究了 A1/京防861 和 B/沪防931 两株流感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利用嗜麦芽假单胞菌黑色素抑制流感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凋亡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黑色素在 100 m g· L- 1 浓度范围内,对 M D C K 细胞无细胞毒性; A1/京防 861 和 B/沪防 931 两株流感病毒均可诱导 M D C K细胞凋亡,但二者存在毒力差异(p< 0.05)病毒感染12 h 后,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核形态,流式细胞仪则可检测到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产生的凋亡峰,且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02% 和 2729% ;20 m g· L- 1 的黑色素可有效抑制两株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凋亡指数从25% ~35% 降至3% 以下 结果表明,黑色素可以抑制 A 和 B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对嗜麦芽假单胞菌P2菌株(PseudomonasmaltoohiliaP2)的质粒pSH1进行了限制酶切分析,确定了BglⅡ、EcoRⅠ、PstⅠ、XbaⅠ、BamHⅠ、BglⅠ、及PvuⅡ共7种限制性内切酶在pSH1、质粒上的切割位点,前4种酶均为单一切点;后3种依次为2、7、5个切点.通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的方法绘制了pSH1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将pGP1-2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片段插入pSH1,获得了重组质粒pSH2.pSH2是由pGP1-2质粒上大小为2.90kb的DNA片段(含kmr)和ghH1经BamHⅠ-PstⅠ双酶切产生5.70kb大片段组成,它能够重新转化到喀麦芽假单胞菌受体(kmr)中,其kmr标记能够得到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利福平抗性及牛奶平板上产生的透明水解圈的大小作为选择标记,用钴60对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C6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了一株酶产量大幅度提高的菌株L106,经发酵条件优化,其产酶活性稳定在19000U/mL左右,是出发菌株的1.9倍.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的发酵周期也有所缩短,而产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保持不变,并保持了芽孢形成较少的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选择海藻酸钙和聚乙烯醇凝胶为固定化载体包埋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以提高该菌以L-酪氨酸为底物生产L-多巴的效率.海藻酸钙和聚乙烯醇固定的假单胞菌分别将发酵周期缩短了8和14h.半连续发酵的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和聚乙烯醇固定化细胞分别能重复使用5次和14次,L-多巴生产效率比游离细胞分别提高了16%和160%.聚乙烯醇固定化细胞经过热处理和在生理盐水中振荡处理可明显提高L-多巴的生产效率和产量,过高的底物加入量不利于固定化细胞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嗜麦芽假单胞菌135制备的L-多巴黑色素对溶原菌E.coli(λ )及其紫外线诱导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黑色素对该溶原菌的生长无影响,也不诱导形成λ噬菌体颗粒,但对该溶原菌的紫外线致死作用具有保护效应,0.9 g/L黑色素的保护效应近似于100% ;黑色素对溶原菌的紫外线诱导性有抑制效应或增强效应,0.3 g/L黑色素对溶原菌的紫外线诱导性的抑制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细胞生产黑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固定化产酪氨酸酶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以酪氨酸为底物生产黑色素.该黑色素的紫外扫描光谱图显示随波长的减小其吸收值增大,在210nm处有一吸收峰;红外光谱显示它在3μm和6μm处有吸收峰,从而证实它是一种黑色素.固定化细胞摇瓶半连续发酵产黑色素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9.5.加入微量铜离子、供氧良好和较低的底物加入量有利于黑色素的生成.在生理盐水中低温振荡处理可提高操作稳定性,使重复利用次数达到9次,连续使用180h  相似文献   
7.
5株细菌产L-多巴黑色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株细菌所产黑色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发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些不同来源的黑色素在理化性质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的基本框架结构及主要基团是一致的,且在发酵过程中都检测到L-多巴,说明它们都属于多巴类黑色素;不同菌株在同一条件下和同一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发酵黑色素的产量差别很大。其中WS和H2的黑色素产量可分别达到1720mg/L和1040mg/L,有进一步开发成为工业发酵生产黑色素应用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