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月华  邱沛炯 《治淮》2014,(10):4-5
一、洪泽湖及周边滞洪圩区基本情况1.洪泽湖基本情况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蓄水灌溉、城市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湖泊,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巨型综合利用平原水库,承接淮河上中游15.8万km2来水。直接入湖支流主要有怀洪新河、新汴河、濉河、徐洪河等9条。洪泽湖正常蓄水位13.0m,相应湖区水面面积2151.9km2,库容41.92亿m3;设计洪水位16.0m,相应湖区水面面积2392.9km2,库容111.20亿m3;校核洪水位17.0m,相应湖区水面面积2412.9km2,库容135.14亿m3。1931年8月洪泽湖蒋坝站水位达16.25m,为百年来最高。  相似文献   
2.
洪水风险图是融合地理信息、洪水风险、防洪工程以及社会经济等信息,以地图形式表示的专题地图。编制洪水风险图是开展洪水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国家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可为相关部门开展防洪减灾决策、规范国土开发与管理、增强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意识等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淮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的6个成果,第一批全部通过了国家防总办公室的技术审查。本文总结了试点的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治理淮河50年防洪效益显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沛炯 《治淮》2000,(11):12-13
今年是治淮50周年,回顾50年的光辉历程,淮河流域豫、皖、苏、鲁四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指导下,掀起了二次治淮高潮。通过50年的治理,初步建成了防洪体系,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一般性洪水,而且还战胜了1954、1991年等多次大洪水,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为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防洪安全需求的提高和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防洪决策支持技术日益得到重视,并且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对防洪决策支持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水情监测、水文预报、水动力学模拟、洪水优化调度技术、洪灾损失评估5大类,分别阐述了其发展过程、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末,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北抬,脊线稳定于北纬23度附近,加之西北冷空气的不断侵入,冷暖空气交汇于淮河流域上空,致使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淮河干流及淮北主要支流水位猛涨,内涝严重,部分地区发生了较大的洪涝灾害,初步统计流域内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邱沛炯 《治淮》1998,(8):9-10
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淮北平原中南部遭受大暴雨袭击。暴雨中心的蚌埠、宿县、阜阳三地市发生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雨情、水情 由于中层受低风槽,低层受暖切变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5月31日至6月1日,淮河流域自西向东出现了大范围的  相似文献   
8.
2007年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流域性大洪水,通过防汛调度的实践,介绍了淮河洪水调度的原则、目标及调度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调查,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要做到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要摸清和掌握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及分布现状等基本情况和资料。而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则是一种收效快、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较好的方法。应用遥感技术调查土壤侵蚀现状,是根据卫星影象所反映的地貌形态、岩性土质和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10.
邱沛炯 《治淮》2007,(12):12-14
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是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参谋部,是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信息的提供者,决策方案的拟订者以及最终实施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因此防汛抗旱办公室高效有序的工作是取得防汛抗旱工作胜利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淮河防总和流域四省防指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办公室的能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