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2×600MW超临界机组I&C岛总包的角度,介绍了分岛总包情况下分散控制系统的配置要点。提供了分散控制系统与锅炉岛、汽机岛等各岛之间的通讯接口,以及与SIS系统接口的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海相砂岩油田SEC储量动态评估方法,基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10年颁布的最新准则,按照上市储量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原则,并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法进行SEC储量动态评估.通过地质油藏一体化精细研究,在精细储量研究和地质油藏建模的基础上创新性采用时移测井饱和度拟合指导模型劈产,结合目标油田5年内挖潜计划,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的研究较多,但大多均未考虑流体沿夹层绕流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且结果与现场实际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利用保角变换、势函数理论及圆周定理建立了考虑夹层平板绕流的底水驱油藏水平井流动模型,求解了水平井产能的解析解,并分析了夹层范围及夹层空间位置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夹层范围越大,夹层的遮挡限流作用越强,水平井产能越小;当夹层空间位置距水平井越近,水平井产能越小,且水平井长度越长,产能下降的幅度就越大;当夹层尾部横向位置开始远离水平井时,水平井产能显著上升,当夹层完全远离水平井时,水平井产能基本保持不变。该模型较为实用且符合含夹层底水油藏中流体的实际流动情况,对含夹层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开发评价、编制科学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珠江口盆地流花礁灰岩油藏的储集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综合珠江口盆地A油田地震、测井、沉积和地质等资料,分析其礁灰岩储层的沉积微相、隔夹层等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进而在相控条件约束下,利用熵权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并建立不同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实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定量表征储层质量参数和几何形态参数;综合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与油藏动态资料,确定研究区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为0.5~0.7的区域为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且剩余油主要富集于研究区礁体西北翼、东南翼以及靠近西南翼断层的构造高部位。在剩余油分布潜力区部署9口水平井,均获得较高的平均日产油量,与ODP设计日产油量相比,提高至少50 m~3/d,且平均含水饱和度上升较缓慢,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因此,利用熵权法对礁灰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的结果基本可以表征其储层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针对XJ油田薄油层厚度小、砂体展布特征不确定、岩性变化快和井眼轨迹出层风险大等问题,开展了薄油层水平井三维地质导向技术研究。通过沉积微相精细描述明确砂体展布特征,深入研究储层岩性特征,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并充分应用地层边界探测仪、结合其他测录井资料,准确判断井眼轨迹在目的层中的位置,预测地层变化情况。研究表明,XJ油田薄油层中浊积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厚度大于前缘席状砂体,是水平井部署的有利相带;沉积微相分布对储层岩性有重要影响,沉积微相约束下建立的岩相模型能准确预测水平井所钻遇地层岩性;地层边界探测仪能获得井眼轨迹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地质特征,可有效指导油层中的水平井钻进。该技术在XJ油田油层厚度小于5.00 m的3口薄油层水平井进行了应用,储层钻遇率均高于90%。研究与应用表明,XJ油田薄油层水平井三维地质导向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对其他地区的薄油层地质导向钻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稠油油藏底水活跃,夹层分布复杂,开发难度较大,现有的常规实验规范无法准确地描述此类油藏的波及规律。基于南海东部X稠油油藏特征,设计了水平井三维水驱物理模拟实验,抽提出原油黏度和夹层分布范围作为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分析了强底水稠油油藏水驱开发中的水脊形态与波及规律。结果表明:稠油油藏水脊变化过程为局部锥进—局部见水—局部上托—围绕见水点拓展;稠油油藏水驱存在明显的油水过渡带,在开发后期波及范围增大有限,可采用大排量提液措施,重点挖潜在波及区油水过渡带中的剩余油;稠油油藏水驱应关注水平井沿程非均质性;对于含夹层稠油油藏,小范围夹层底部剩余油较少,大范围夹层易发生底水绕流形成次生边水,沿井筒方向波及范围增大幅度较大,在夹层下部残存大量剩余油,表现为“屋檐油”。该成果可为强底水稠油油藏治水防水及剩余油挖潜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部海域油田以海相砂岩为主,该类油田储层稳定、天然能量充足,多以水平井开发,早期油井的产液结构优化效果一般。由于海上油田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寻找高产、高效开发的增产挖潜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以往对产液结构研究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实施效果评价标准不一、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提出了"地层—井筒—管网"一体化的产液结构优化思路,建立了以含水变化和增油效果为衡量标准的实施效果定量化评价方法;根据油田实践效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明确了含水下降增油型、含水稳定增油型、含水上升增油型及无效型实施效果的主控因素和动态特点,从而指导了油田后续的产液结构调整,形成了"研究—实施—评价—认识—再研究"的滚动优化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产液结构优化的有效率、延缓了油田的自然递减,对类似海相砂岩天然能量充足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