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医药卫生   4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骨盆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及早期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患者急诊应用外固定架固定,X线辅助下于髂嵴两层皮质骨板之间穿针,闭合复位固定骨盆环,视情况不追求一期复位效果.结果 2例因多发损伤死亡,另外14例复苏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减轻.10例外固定持续至骨折愈合拆除,其中3例于术后3~10 d予以二期复位及外固定架调整;4例进一步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 外固定架可以作为早期复苏措施的一部分,快速有效地稳定骨盆环,便于合并伤的诊查处理,急诊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2.
混合式外固定架在肱骨远端粉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17例.肱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标准,A型8例,B型5例,C型4例. [结果]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2个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仅1例发生针道局部反应,经换药后治愈.按照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 [结论]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粉碎性或开放性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肘关节可早期活动,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脊柱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脊柱疾病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结果: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23例,脊柱骨折10例,畸形2例,肿瘤7例,寰枢椎不稳定1例均得到正确诊治。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脊柱病变的诊断,能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脊柱病变的形态、位置,明显减少脊柱病变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肋膈隐窝外入路在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该入路行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 31 例, 男 22 例, 女 9 例, 年龄 22~58 岁, 平均 (41±12) 岁, 包括 T12 爆裂型骨折 12 例, L1 爆裂型骨折 15 例, T12L1 椎间盘突出 4 例。侧卧位下以伤椎为中心沿 11 肋行长约 12 cm 小切口, 切除部分第 11 肋骨, 辨认胸膜转折, 其中 26 例胸膜转折低于第 11 肋骨床, 分离保护第 11 肋间血管和神经, 在其深面分离至 12 肋骨上缘内面;在胸膜转折远侧切开胸内筋膜进入肋膈隐窝外间隙, 将胸膜囊推向近侧显露膈肌上面; 同时分离膈下腹膜外间隙,切断膈肌在第 11、 12 肋骨的止点和弓状韧带, 显露椎体侧方。结果 肋膈隐窝胸膜囊较松弛, 与胸壁和膈肌的胸内筋膜之间存在自然间隙, 有疏松组织, 胸膜外间隙容易分离; 31 例均能顺利、 充分地显露 T11~L2 椎体侧方。4 例术中出现胸膜撕裂, 立即修补后仍行胸膜外显露, 均未进入胸腔。手术固定融合节段 T11~L2。术后 3 例有肋间神经疼痛症状, 保守治疗后均明显好转。结论 小切口肋膈隐窝外入路容易分离胸膜外间隙, 在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中可避免开胸对胸腔的干扰, 在达到充分显露的基础上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甙对OVX大鼠成骨细胞Smad4 mR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icariin)抑制骨质疏松的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36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OVX(双侧卵巢切除);OVX-I (OVX并注射icariin);OVX-E(OVX并注射雌二醇)。术后4,6,8周时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IJP)的含量,并于术后8周时测体质量,取股骨干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用RT-PCR检测各组成骨细胞Smad4的mRNA含量。结果:(1)Icariin可以控制OVX大鼠体质量增加。(2)术后4,6周OVX-I和OVX-E组血清ALP值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VX组ALP升高值与其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OVX、OVX-I和OVX-E组血清ALP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8周,RT-PCR显示OVX、OVX-I和OVX-E组Smad4的mRNA含量依次增高,以OVX-E组最多。结论:淫羊霍甙可抑制OVX大鼠血清ALP水平的升高,且可能通过提高Smad4 mRNA抑制OVX大鼠体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的发病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临床表现与X线、MRI检查所示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88.7%患者表现为多组神经根支配区损害特征,MRI分析分别有61.3%和21.0%患者存在椎管外侧份和偏中央狭窄,MRI表现神经根在其骨性通道受压者仅占总病例17.7%。结论:椎间孔狭窄可能并非神经根型颈椎病唯一发病基础,椎管旁中央狭窄导致脊髓外侧份受压可能引发根性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载荷对股骨头骨小梁形态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2月龄羊股骨头和人尸体股骨头分别制作羊股骨头骨小梁试件94个和人股骨头骨小梁试件43个。按照受力方向与骨小梁主压力方向之间的不同夹角,将骨小梁以10°间隔分为内翻10°、0°和外翻10°、20°、30°共计5组,模拟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戈登(Garden)对线指数下的复位情况。通过分别对羊股骨头骨小梁进行micro-CT扫描、计算与压缩破坏试验以及对人尸体股骨头骨小梁进行循环压缩试验,分析不同受力方向下股骨头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骨体积(BS/BV)、骨小梁平均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间距(Tb.Sp)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初始弹性模量、循环次数等力学指标。结果加载方向与骨小梁的主压力方向之间夹角为0°时,BV/TV、Tb.Th以及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初始弹性模量、循环次数均为最大,而BS/BV与Tb.N为最小,并随着夹角增大前者呈递减而后者呈递增趋势。结论 12月龄羊股骨头骨小梁BV/TV与极限强度随受力方向与骨小梁主压力方向之间夹角变化的趋势与人股骨头骨小梁一致;加载方向与主压力骨小梁之间夹角增大时,股骨头骨小梁形态学与力学性能均下降;Garden指数偏离160°越大时,股骨头内骨小梁越易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9.
低渗联合冻干技术制备脱细胞神经支架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渗联合冻干技术改良制备的脱细胞神经支架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低渗联合冻干技术对传统脱细胞神经支架材料进行改良,脱细胞完成后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神经组织的组织学结构;利用Mimics软件测定脱细胞神经支架的孔隙率及空隙直径;并采用Endura TEC ELF3200力学仪器测试各组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改良组所获得的脱细胞神经的脱细胞效果与传统脱细胞方法组相似,但组织结构更为疏松;传统和改良脱细胞组平均孔隙率分别为34.5%、49.3%,空隙直径分别为11.96、17.61μm;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各组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极限载荷、极限应力、极限应变、断裂功耗等)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渗联合冻干技术制备的脱细胞神经可作为一种更有利于细胞复合的神经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回顾性对照研究(case-controlled trial,CCT),截止到2014年4月。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RCT 5篇,CCT 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术式有显著差异(OR=0.57,95%CI:0.38~0.86,P=0.008),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没有显著差异(OR=1.17,95%CI:0.79~1.75,P=0.43)。结论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