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德会 《吉林医学》2010,31(5):587-588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对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神经系统损伤最严重,对生化指标影响最明显;同时引起幻听、妄想、动作怪异、震颤等精神症状。治疗后SDSS和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痊愈84例(70%),有效30例(25%),无效6例(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结论:综合性的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虽然效果良好,但仅是被动措施,戒酒才是慢性酒精中毒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例 1 男 ,49岁。因精神分裂症复发于 1 997年 3月 1 2日第 3次入本院。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 ,给予氯氮平2 50mg/d治疗。 1 998年 1月出现双下肢从远端起麻木无力 ,胀痛 ,小腿肌肉松弛 ,轻度萎缩 ,膝以下痛 ,触觉减退 ,步履缓慢。当时氯氮平为 1 50mg/d。考虑为氯氮平所致周围神经性损害。即改为舒必利 0 4g/d ,口服维生素B1 、维生素B6 ,肌注维生素B1 0 1g ,B1 2 50 0 μg/d ,注射 1个月 ;隔 1 5天进行第 2个月的治疗 ,共 3个月。治疗后麻木减轻 ,袜套感不明显 ,能小跑 ,但剧烈运动不能。 2 0 0 2年 1月 1 6日肌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的个性特征,为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197例精神病患者和509名一级亲属设为研究组,依据不同状况分为3组:A组(高发家族)77名,B组(有阳性家族史)297名,C组(无阳性家族史)332名.抽取同期当地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且均无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史家庭的父母及其子女设为对照组,共入组195名.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一级亲属个性内向和倾向内向、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中间型个性和情绪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A组、B组中父母组个性外向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不稳定比率均显著高于C组父母组(χ2=5.31、6.24,P<0.05),中间型个性及情绪比率均显著低于C组父母组(χ2=6.41、6.27,P<0.05),同胞组个性内向和情绪不稳定比率显著低于患者组和父母组(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内向和倾向内向比率显著高于心境障碍患者(χ2=7.53、6.86,P<0.01),倾向外向和外向比率显著低于心境障碍患者(χ2=7.26、6.37,P<0.05或0.01),而情绪稳定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不同群体具有差异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一级亲属个性以倾向内向和内向者居多,情感障碍患者及一级亲属以倾向外向和外向者居多;这种家系性的易罹病素质可能是精神病发病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韦德会 《广西医学》2006,28(5):664-666
目的探讨减少精神分裂症复发及重返社会的方法.方法对经治疗后出院,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122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服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相当于氯丙嗪的325mg/d),其中干预组的干预措施为:①定期心理指导;②精神卫生知识宣教;③社会技能训练;④启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和干预后每一年各进行BPRS、SANS、SAPS、SDSS测评1次.10年后对各种所获的测评数据用方差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组对比,BPRS、SANS、SAPS、SDSS分值、药物的维持量及复发率,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干预对减少分裂症复发和使其早日重返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整合性心理治疗神经症54例3年后的效果.咨询理论概述:本整合性心理治疗,以钟氏认识领悟疗法和认识行为治疗为基本框架,辅以宣泄、合理情绪调整、森田、比较等方法.部分病例急性期合并少量抗焦虑或抗抑郁剂治疗.咨询时以引导患者提高认识为基础,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各种行为治疗,分散其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免产生"恶性循环".案例分析:认识领悟理论认为,神经症发病个性缺陷是基础,生活事件是条件,其症状的表现是对幼年时精神创伤认识在成年的引申.认识领悟主要是分析病情,让患者对疾病有认识和领悟.认识行为治疗主要是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和病态行为的矫正,以及分散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力.经治疗3年后,54例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下降(P<0.01),前后对比,效果满意(P<0.01).个人体会:整合性心理治疗可集各家之长,使治疗方案更完善,更易于开展,患者也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1例,对照组75例,进行为期12年的对比观察。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干预组则在综合干预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认知心理治疗,步骤是:①使患者了解自己不合理信念或看法,以及不合理信念与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系;②让患者明确自己对不良情绪和行为等结果负有责任,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③帮助患者改变或者放弃不合理信念:④学习合理观念及接受理性的生活哲学,减少或者避免不良信念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各个时点PANSS、SDSS减分率干预组快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再就业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χ2=11.97,P<0.01),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对照组却高于干预组(χ2=8.63、10.15,P<0.01)。结论以认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7.
本刊综合11篇来稿,分别述及氯氮平、佳乐定、氟哌啶醇、东莨菪碱、卡马西平、地塞米松、碳酸锂等药物所致的某些较罕见的副反应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齐拉西酮对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为主要对象,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观察。以HAMD、HAMA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74%为显著好转、25%~49%为好转、<25%为无效。结果临床痊愈3例、显著好转4例、好转1例。治疗中少数患者出现轻至中度嗜睡、口干和乏力等不良反应。结论齐拉西酮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而轻。但能否成为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首先药物,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慧民  韦德会 《中国药房》2013,(12):1088-1090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按疾病类型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A组)和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丁螺环酮组(B组)。A组患者用药包括氯丙嗪、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B组患者为氯丙嗪、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分别与丁螺环酮联用。然后进行各药物的单用和联用两两配对观察,共计4对、8小组,每小组纳入病例3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入组前和入组后1、2、4、8、12周末各评定1次,对焦虑症状缓解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各个时间点的HAMA和PANSS减分B组均快于A组(P<0.05或P<0.01),B组的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也少于A组(P<0.01),但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与丁螺环酮联合使用可快速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一位性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经过广西河池地区复退军人医院韦德会韦茂良【病历摘要】张某,男,26岁,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患者生于干部家庭。父亲是位暴躁而不讲理的家长,从小患者可说是在打骂中长大的。每次被打时,都是姐姐出面维护,甚至为其受过。故对姐姐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