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病人136例的疗效并同常规治疗病人进行比较.临床评价标准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复发血肿率及病人的预后.结果 镇静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复发出血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预后良好率优于常规组(P〈0.05);重残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一书用药方法多样,除了内治法还有丰富的外治法,对当代中医医疗有很大的启迪。1外治法1.1熏洗法《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以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渣熏洗”;又“若蚀于肛者,雄黄熏之,以雄黄一味为末,简瓦二枚合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颅脑动脉瘤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4h,住院时间为11~43d,平均29.4d。出院时,疗效优(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36例,占80.0%;良(遗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4例,占8.89%;差(遗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5例,占11.11%。其中,死亡2例,占4.44%。结论合理选择颅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注意手术技巧,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提高颅脑动脉瘤预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4年间2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死亡8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7例,轻残6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临床较少见,主要分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i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和脑性钠盐耗损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两者易混淆,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后果严重。1999年以来。我科共救治4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3例SIADH。1例CSWS,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 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乳癌病人血清 p5 3抗体和组织 p5 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6 8例乳癌病人血清 p5 3抗体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检测 ,组织 p5 3蛋白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  6 8例乳癌病人血清 p5 3抗体阳性 19例 ,阳性率 2 8% ,组织 p5 3阳性 2 7例 ,阳性率 4 0 % ,组织 p5 3阳性同时血清 p5 3抗体阳性者 14例 ,组织 p5 3阳性而血清 p5 3抗体阴性者 13例 ,组织 p5 3阴性但血清 p5 3抗体阳性者 5例。结论 组织和血清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 ,但非完全一致 ,p5 3抗体的检测更是一个预测乳癌复发或高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S)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血清E-sES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并与64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未继发脑梗死(脑外伤组)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sES水平比较,探讨血清E—sE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sES(38.45±7.57)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65.52±6.28)ng/ml,脑外伤组血清E-sES(54.09±9.04)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E—sES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一书用药方法多样,除了内治法还有丰富的外治法,对当代中医医疗有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