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Binswanger氏病10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6例Binswanger氏病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病人突出表现进行性痴呆、反复脑梗塞、CT及MRI有典型表现,并有一系列生化改变。作者提出了本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与自由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脑缺血损伤中各种学说,无一不和自由基有关。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及清除、脑缺血时自由基增多的原因、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的机制以及自由基清除剂等问题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脑缺血与自由基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不同部位的脑细胞对缺血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海马CA1区对缺血损伤最敏感。在缺血导致神经元损伤的过程中单胺类递质、兴奋性氨基酸均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氨基酸及单胺类递质在大脑反复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Pulsinelli和Brierley的四血管关闭法,建立全脑反...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海马透析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脑反复缺血再灌流羟自由基活性动态变化,探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和Briefley4血管关闭方法,5min×3次缺血,用微透析针植人右侧海马CA1区,用水杨酸盐捕获生成稳定的加合物2,3和2,5二氧苯甲酸(2,3和2,5DHBA)。用高压液相(HPLC)电化学检测。结果腹腔内注射水杨酸盐和微管透析针内注射水杨酸盐,2,3和2,5DHBA出现相似变化。缺血期2,3和2,5DHBA稍降低,灌流20min显著增高,灌流1h升高至顶峰,持续3h。证明脑反复缺血后再灌流羟自由基显著增高,并且不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结论自由基在脑缺血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尾状核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尾状核出血的提出和在疾病分类学中的地位尾状核出血在1973年英国学者Hounsfield把CT技术应用于临床之前几乎全部靠剖检作出病理诊断,且报道甚少。ALberB.Butler总结了从1934年到1969年间13例脑室出血手术中发现一例尾状核出血破入脑室,他把尾状核出血归结到原发性脑室出血中去了。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附1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线粒体脑肌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点 ,以便早期诊断。方法 对 12例确诊线粒体脑肌病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抽搐、运动耐受差、智能障碍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脑叶病灶、基底节区为主的幕上多发病灶、脑萎缩为本病的主要神经影像学特点。结论 具有上述复合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改变者 ,应考虑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葡萄糖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及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的影像表现。方法 用1 8F FDGPET对 15例AD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进行了放射性计数测量 ,并与病人的神经心理测验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D组双侧的顶 /小脑、额 /小脑比及颞 /小脑比的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并与神经心理测验得分有相关关系。结论 AD患者大脑的葡萄糖代谢与正常老年人不同 ,顶 /小脑、额 /小脑比及颞 /小脑比是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其减低的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全脑缺血再灌流是当代神经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综述了鼠全脑缺血模型并加以评论。介绍了海马对缺血的选择易损伤性和多样性,并推导海马选择易损伤机理与Ca++超载和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精氨酸加压素(AVP)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本研究采用4血管关闭的方法,制造Wistar大鼠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长期生存动物模型,然后利用放免方法测定了缺血后存活不同时间大鼠额叶、颞叶、海马、丘脑、纹状体、脑干6个脑区的AVP含量。发现缺血即刻各脑区AVP无显著变化(P>0.05),缺血后15天显著下降(P<0.01),30天时继续下降(P<0.01),60天时变化方趋稳定,90天和180天时和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AVP下降与脑对缺血选择易损伤性有关,AVP参与了脑缺血病理生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