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腺瘤立体定向术治疗徐侃,汪业汉,张扬,程彪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2.2%。传统的手术方法有经额和鼻-蝶窦入路直视下切除肿瘤。Talalrach(1949年)报告经鼻蝶入路注入放射性同位素破坏垂体。RahnTetal(1980年)报告应用立体定向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组(分步减压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分步减压组患者行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去骨瓣率、术后并发症(术区渗血、脑梗死)发生率、不同时间的脑水肿体积,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中去骨瓣率、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病死率、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与对照组比较,分步减压组患者的术区渗血率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之间的脑水肿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而分步减压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脑水肿体积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01)。结论 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单、可行性强,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并发症少、术后脑水肿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会阴部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15例会阴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行手术切除治疗,1例介入治疗,2例自动出院。其中3例病灶扩大切除直接缝合;9例病灶扩大切除后,用皮片移植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12例术后局部均行放疗,取得满意疗效,切口Ⅰ期愈合,移植皮片与皮瓣100%成活。结论:在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切除病灶并行局部放疗有助于有效治疗会阴部恶性肿瘤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我们利用无稳态电路的工作原理,做了一个自动透视控制装置,安装在X线机上用以代替脚闸进行透视,经过五年的使用,我们的体会是:它性能可靠,简单易制,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已知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有独立的相关性,但其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关系则不是很清楚.目的:观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相关性分析,于2005 03/2007-01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心脏超声科进行.对象: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支架置入后随访患者原病变部位再狭窄者纳入再狭窄组,未发生再狭窄者纳入对照组.排除>70岁高龄患者、长期吸烟史、有糖尿病史、多支病变、长病变及血管慢性闭塞再通、泵衰竭Killip's Ⅲ级及以上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再狭窄组11例,对照组15例.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肱动脉超声参数.②将患者性别、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及支架类型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基础肱动脉内径无差异,再狭窄组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小于非再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低于非再狭窄组(P=0.013).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与再狭窄的偏相关系数为0.47(P:0.04).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较非再狭窄患者明显减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从“五脏相关”理论角度看,失眠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是导致失眠发生的主要病机。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通过膀胱经的联络作用,与五脏经气相通,为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与五脏之功能紧密相关,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整五脏所秉权之功能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之目的。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失眠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在不同时间间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分为每日1次组和隔日1次组,分别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在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方面,治疗7d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每日治疗1次疗效优于隔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内皮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在支架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中选择11例再狭窄及15例非狭窄病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FMD),比较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结果 两组基础肱动脉内径(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D2)小于非再狭窄组[(4.26±0.10)mm和(4.42±0.12)mm,t=-3.59,P=0.001],再狭窄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ΔD)小于非再狭窄组[(0.23±0.09)mm和(0.34±0.11)mm,t=-2.83,P=0.009],再狭窄组FMD低于非再狭窄组(5.74±2.17和8.48±2.80,t=-2.70,P=0.013).FMD与再狭窄的偏相关系数为0.47(t=0.04).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功能较非再狭窄患者明显减退,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对78例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78例患者按G·C·S评分恢复良好44例(56.4%),轻、中残8例(10.3%),重残5例(6.4%),植物生存2例(2.6%),死亡19例(24.3%)。结论争取时间,早期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给予脑组织充分的氧供,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减少继发性的脑损伤,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