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0.3者为轻度损害,〈0.05~0.1者为中度损害,〈0.02~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结果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结论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C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 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沉默信号调节器1(SIRT1)/叉头转录因子(FOXO1)信号通路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 24只清洁级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组(实验组),每组8只小鼠。I/R组与实验组采用夹闭、开放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同时实验组给予EX527(SIRT1抑制剂)腹腔注射,I/R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感觉功能和行走协调能力评分,血浆中白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SIRT1、FOXO1、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量,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关联蛋白X(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 mRNA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经功能缺损评分、行走协调能力评分和感觉功能、脑组织含水量、炎症因子水平、FOXO1蛋白表达、BAX、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指标NO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 <0. 05),Nrf2、SIRT1和HO-1蛋白表达、Bcl-2 mRNA表达以及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P <0. 05);与I/R组相比,实验组所有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 抑制SIRT1/FOXO1信号通路后,脑缺血/灌注小鼠神经功能降低,脑损伤程度均加重,由此推测SIRT1/FOXO1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脑缺血/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作用以及减缓细胞凋亡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56例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28例)、地西泮(28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与地西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gt;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副反应两药相似,帕罗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痛、头晕和恶心。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莪黄汤保留灌肠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83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后的肠道菌群(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血清二胺氧化酶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调节其体内肠道菌群失衡,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并发症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晶状体摘出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形态、分布改变及其转分化的动态过程.方法 对50只SD大鼠左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分别于术后0 h、3 d、7 d、14 d及28 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各10只,摘除眼球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后囊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 术后0 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s,后囊膜无细胞分布.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在术后3 d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状体囊袋内出现纺锤形细胞.7 d时后囊膜明显混浊,囊袋内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术后14 d时出现明显后囊膜皱缩,见新生晶状体纤维,纺锤形细胞明显减少,后囊膜仍可见细胞.28 d可见明显后囊膜增厚,新生晶状体纤维填充囊袋,后囊膜未见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 d α-SMA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SMA于术后0 h几乎检测不到,3 d表达明显增强,7 d达高峰,14 d下降,28 d明显下降.结论 大鼠ECLE术后囊袋内LECs形态及分布呈动态变化,后囊膜α-SMA表达提示ECLE术后3~7 d是LECs转分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中注意的问题、有关的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方法本文将总结我院自1997年10月~2004年12月开展LC30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94.8%采用“四孔法”完成手术,4.87%采用“三孔法”完成手术。结果3059例全部治愈,中转开腹11例,占0.36%。同时合并其他手术(三镜联合9例,二镜联合307例),阑尾切除术39例,肝囊肿开窗术13例,小肠憩室切除3例,卵巢囊肿切除术21例,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4例。本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肠粘连、肠梗阻,使胆囊切除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博  武春建 《现代康复》2000,4(10):1526-1527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39例精神分裂症患给予利培酮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IL-8,IFN-γ和TNF-α水平,并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估临床症状和药物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下降,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与PANSS阳性因子分显正相关,而血清IL-6减分率与药物最高剂量呈显正相关,血清IL-8,IFN-γ和TN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中国不同区域婴儿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母体抗体水平。方法在10年内分别在中国6个不同区域,对3月龄左右未接种过百白破联合疫苗(DPT)的健康婴儿体内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进行了8次调查。分别检测了抗百日咳凝集原(Aggs)抗体1 602人,抗百日咳毒素(PT)和抗丝状血凝素(FHA)抗体790余人,白喉、破伤风抗体1 196人。结果未接种过DPT健康婴儿体内的抗百日咳Aggs抗体和抗PT、FHA抗体都分别<1∶320和<20EU/ml的保护水平;抗白喉、抗破伤风抗体水平都<0.01HAU/ml的保护水平,而且在婴儿群体中这种低抗体水平不随时间、不依城市或农村、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而变化。结论DPT的初免月龄建议提前至2月龄,推广使用无细胞DPT,在低龄婴儿达到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ICD-10或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联合组)和单用帕罗西汀(单用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第1、2、4、6周末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第6周末联合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单用组,第2周末、第6周末联合组的HAMD和HAMA平均减分率高于单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1.79~11.57,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