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颅脑外伤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本例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及降钙素原检测脑脊液辅助诊断;抗生素使用方案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注射,以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2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好转,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对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用药,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解剖观察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开颅松果体区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经10%甲醛固定、红蓝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实验观察,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71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内镜组和显微组,每组6具,分别采用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和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进行模拟开颅手术松果体区手术。模拟手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对松果体区以及手术间隙进行观察测量:(1)观察2组松果体区重要解剖结构;(2)内镜组术中,于剪开小脑幕前后,分别测量松果体区暴露面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3)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术中,分别测量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4)其他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的神经内镜测量。结果 (1)2种入路均可观察到双侧基底静脉、小脑中脑裂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等重要血管,以及滑车神经、四叠体、胼胝体压部和松果体等重要解剖结构,但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的手术通道狭窄、倾斜,视野局限。(2)内镜组模拟手术中,剪开小脑幕前后松果体区显露面积分别为(73.14±3.38)mm2和(127.77±7.90)mm2,剪开后明显大于剪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4,P<0.001)。(3)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模拟手术中,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分别为(20.93±2.49)mm2、(72.55±4.18)mm2、(208.57±11.79)mm2和(9.12±1.12)mm2、(53.45±3.17)mm2、(175.29±9.98)mm2,内镜组均大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2、12.61、7.41,P值均<0.001)。(4)神经内镜测量显示:双侧基底静脉最大距离为(14.41±0.94)mm,双侧小脑中脑裂静脉最大距离为(8.23±0.84)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大距离为(8.41±0.96)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小距离(第1间隙最窄长度)为(2.58±0.22)mm,松果体中心点至丘脑枕部中心点距离为(16.83±1.16)mm。结论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模拟手术中间隙恒定,可安全到达松果体区;与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相比,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的手术操作空间更大,松果体区显露得更充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案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依据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分为早期联合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早期肠外营养组.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临床特征、治疗后两周内的营养数据以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和GCS评分.结果 早期营养支持中,早期联合营养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全血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分别为(5.74±0.64)mmol/L、(203.80±10.45) mg/L、(61.99±1.34) g/L、(114.53 ± 2.69) g/L、(0.37±0.06) mg/dl,以上数据改善情况均优于早期肠内营养组及早期肠外营养组.早期联合营养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11.6±0.42)d明显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13.20±0.42)d及早期肠外营养组(14.65±0.42)d.早期联合营养组并发症发病率最低.早期联合营养组GCS评分(11.40±1.60)分改善最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施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营养指标提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缩短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减轻昏迷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使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8mm、10mm、12mm后测量。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显微镜下观察暴露范围和术区结构。结果 撑开缝宽12mm以内为实验所得的安全距离,无骨折发生。缝宽12mm手术操作空间足够,器械自由度较高,可以进行椎管内肿瘤的切除。结论 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侧C 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 。模拟经颈椎后路健侧C 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 7神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式神经内镜辅助鞘在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是否采用辅助鞘分为有鞘组和无鞘组。分别统计2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观察有鞘组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与长期预后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有鞘组患者血肿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短期预后结果显示,有鞘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无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长期预后结果显示,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8分的患者中,有鞘组术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无鞘组,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无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血肿量30~60 m L患者中,有鞘组术后GOS评分高于无鞘组,术后BI评分低于无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可调式辅助鞘在神经内镜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中存在明显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密除部分岩骨显露中颅窝的范围、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采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院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提供的不分性别、完整、无缺损的成人尸头标本8具(16侧),模拟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及岩尖显露中颅窝,观察最大的显露范围,标识Parkinson三角的边界,显露Meckel囊、海绵窦外侧壁包含的解剖结构,并测量乙状窦后缘中点至中颅窝各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Parkinson三角的边长。结果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小脑脑桥角、脑干腹外侧、小脑幕切迹间隙、岩斜区及海绵窦外侧壁;可显露的中颅窝解剖标志包括:三叉神经节、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海绵窦段、动眼神经岩床段、颈内动脉海绵窦后曲部及交通段、后交通动脉。乙状窦后缘中点至内听道上结节、三叉神经半月节、颈内动脉海绵窦后曲段的距离分别为(34.4±2.1)inin、(54.5±2.9)mm、(65.2±3.1)mm;Parkinson三角边长分别为(19.0±2.9)mm、(16.2±2.0)mm、(8.0±2.3)mm。结论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部分岩骨增加中颅窝的有效显露,适合处理大部分后颅窝肿瘤、动脉瘤等病变,并能够完成主体位于后颅窝,小部分侵及中颅底病变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影响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因素包括颅脑损伤程度、术后血压波动、医生技术水平、术中止血是否彻底、肿瘤组织是否全切等。术中彻底止血是预防术后颅内出血最重要的有效措施[1-2]。一系列新型止血材料的出现,如生物蛋白胶及速即纱等,解决了外科止血后创面广泛微小血管渗血的问题,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颅脑手术中除了用于创面止血,还被用于经蝶手术术后辅助鞍底重建等,高危病人中将二者联合使用[3]。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神经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用6例(12侧)成人头颅干性标本,行眼眶三维CT扫描并重建,在CT图片上测量并利用公式计算相关参数;分别沿水平面和矢状面切开头颅标本,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对比CT影像与实体解剖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相关数据。选用6例(12侧)灌注头颅湿性标本,模拟神经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内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视神经管颅口、眶口、管中段处的周长分别为(16.42±1.56)mm、(17.32±1.60)mm和(13.58±1.42)mm。内镜下视神经管颅口、眶口及管中段可磨除内壁的最大有效宽度分别为(7.82±2.63)mm、(8.05±2.77)mm和(6.92±2.01)mm。鞍结节隐窝中心点和视神经管颅口内侧壁中点连线与横坐标之间的角度为(17.23±1.34)°。在视神经管眶口处,眼动脉位于视神经正下方2侧(16.7%)和外下方10侧(83.3%)。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是一种入路直接、减压充分的微创手术。术前仔细阅读CT影像资料并作相关测量,结合多种定位方法能提高手术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法与传统活血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水肿、凋亡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差异及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0只),醒脑静治疗组(20只),传统活血治疗组(20只)。采用改良后Feeney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在24 h,48 h,72 h,7 d 4个时间点,假手术组取3只、余各组取5只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受损区域脑组织AQP4的表达并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通过RT-PCR验证治疗后AQP4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损伤灶周围细胞凋亡数及AQP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及传统活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细胞凋亡水平均比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支持AQP4变化结果。 结论醒脑静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引起的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效果优于传统活血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减轻脑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