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指南推荐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在发病4.5?h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获益与发病时间相关,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4.5?h后溶栓能否获益仍未明确,特别是对于那些无灌注成像错配的患者.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溶栓前最佳治疗方案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本文报告了一例卒中患者在RAPID软件、DWI和FLAIR中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3年6月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经规范的内科治疗失败后,行血管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2例。其中9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73例行颅内支架置入术。发病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24.5 d。评估术后终点事件(术后≤30 d任何卒中、死亡及30 d责任血管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或原狭窄处因再狭窄需要再次治疗)发生情况。影像学随访(CTA或DSA)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82例中,手术成功率为92.7%(76例)。78例(95.1%)接受随访,失访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四分位数:9,29个月)。10例发生终点事件,7例为缺血性卒中,1例为脑出血,2例为无症状重度再狭窄再次置入支架的患者。3例终点事件发生于术后≤30 d(均发生于术后≤24 h)。Kaplan-Meier曲线显示,1、6、12、24个月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8.6%、11.0%、13.0%。(2)60例(73.2%)患者接受影像学(11例行CTA,49例行DSA)检查,其中17例(28.3%)发生再狭窄,症状性再狭窄的发生率为5.0%(3例),无症状的为23.3%(14例)。结论经综合评估、严格筛选后,血管成形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 方法 设计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 1年8月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适合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加曲班组及对照组.阿加曲班组从术前2d到术后3d连续接受20 mg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进行阿加曲班治疗,2组其余药物治疗相同.阿加曲班组患者给药前及用药2h后采血监测凝血功能.对患者在术后1月、3月、6月、9月门诊随访,6~9月住院复查DSA;以支架内再狭窄为主要终点事件,以目标血管重建、脑卒中复发、心血管事件、死亡及出血事件为次要终点事件. 结果 安全性结果:阿加曲班组患者围手术期间无出血事件、过敏反应及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效性结果:(1)阿加曲班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阿加曲班组目标血管重建率(5.5%)低于对照组(1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3)围手术期间和术后随访9月2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脑卒中复发、心血管事件、死亡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x2=3.336,P=0.108;x2=1.090,P=0.481);术后9月:x2=1.193,P=0.527; x2=0.003,P=1.000;x2=1.090,P=0.481). 结论 阿加曲班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5.
在全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脑血管病多个领域和热点,例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栓/溶栓,针对心房颤动的干预,血压管理等其他卒中急性期干预措施,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了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降低。本文对2023年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临床研究的精华,并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临床中,支架直径是影响血管内治疗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有关不同尺寸取栓支架选择的共 识指南尚未建立。本研究在于探讨不同直径Solitaire可回收支架对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病例选自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总共纳入628例使用Solitaire可 回收支架进行急诊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其中256例使用直径6 mm Solitaire可回收支架, 372例使用4 mm支架。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对2种不同直径取栓支架组的患者进行匹配。血管开 通率的评估使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预后 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同时记录症状性出血及院内死亡率。 结果 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 mm和4 mm两组支架患者比较,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血管闭塞患者中,使用4 mm装置的患者血管开通率更高(P =0.021),用时更 短(P =0.002),取栓次数更少(P =0.025)。对该部分患者术中血管开通率进行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小 尺寸支架[比值比(odds ratio,OR)3.2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9.162,P =0.029] 以及倾向性得分(OR 52.84,95%CI 3.468~805.018,P =0.004)是成功开通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本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Solitaire可回收支架的尺寸对血管内治疗结果有影响。对于动脉粥 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使用小直径尺寸的支架具有更高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7.
8.
头晕和眩晕等前庭症状是社区人群和急诊科患者就诊的常见主诉,卒中是引起前庭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前庭症状的持续存在可能延缓或加重卒中患者其他功能的恢复.此外,患者既往长期存在的或卒中前新发的前庭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目前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的临床特点、演变形式和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卒中后持续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穿支供血区域内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SI)的临床特征和可能机制.方法 连续前瞻性纳入急性SSSI患者,根据病灶部位与MCA的关系将SSSI的分布模式分为近端SSSI(proximal SSSI,pSSSI)和远端SSSI(distal SSSI,dSSSI).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09例SSSI患者,其中pSSSI组86例,dSSSI组12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SSSI组病灶直径显著性大于dSSSI组[(14.97±3.14)mm对(11.46± 3.42)mm; t=7.551,P=0.000],糖尿病(25.6%对13.8%;x2=4.612,P=0.032)、高脂血症(32.6%对20.3%;x2=4.001,P=0.045)、同侧MCA狭窄(46.5%对17.1%;x2=21.222,P=0.000)、其他颅内动脉狭窄(45.3%对20.3%;x2=14.918,P=0.000)以及颅外动脉狭窄(26.7%对11.4%;x2 =8.198,P=0.004)患者的构成比显著性高于dSSSI组,但高血压(69.8%对82.1%;x2=4.361,P=0.037)和白质疏松(24.4%对48.8%;x2=12.655,P=0.000)患者的构成比显著性低于dSSSI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同侧MCA狭窄[优势比(odds ratio,0R)2.79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8 ~6.214;P=0.012]、其他颅内动脉狭窄(OR2.690,95% CI 1.251 ~5.783;P =0.011)、白质疏松(OR0.442,95% CI 0.212~0.922;P =0.030)以及病灶直径(OR 1.285,95% CI1.155 ~ 1.429;P=0.000)与pSSSI独立相关.结论 依据病灶部位与MCA的关系进行分类的SSSI的临床特征不同,提示SSSI的分布模式可能反映其潜在的发病机制:穿支动脉供血近端区域的SSSI可能是大动脉病变所致,而远端区域的SSSI则更多是小动脉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10.
《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2010声明提供了报告随机试验的最低准则。它的广泛使用有助于保证评估新的干预措施的透明性。最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干预需要经过严格的前瞻性评估,以明确其对健康的影响。《人工智能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NSORT-AI)是一个新的临床试验报告指南,用以评估具有AI成分的干预。它是与《人工智能干预试验方案报告标准》(Standard Protocol Items: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Trials-Artificial Intelligence,SPIRIT-AI)同步编制的。这两项指南的编制通过分阶段的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等过程达成共识,产生29项候选条目。由国际多方利益相关者小组在两阶段德尔菲调查(103个利益相关者)中对这些条目进行了咨询,并在共识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31个利益相关者),通过34个试点参与进行改进和优化。CONSORT-AI扩展包括14项新条目,这些新条目对于AI干预非常重要,除了2010年CONSORT声明的核心条目之外,试验报告还应常规包含这些内容。CONSORT-AI建议研究人员提供关于AI干预的清晰描述,包括使用AI所需的说明和技能、AI干预集成环境的设置、输入和输出数据处理的注意事项、人-AI交互和错误案例分析。CONSORT-AI将有助于提高AI干预临床试验方案的透明度和完整性,也有助于编辑、同行评审以及普通读者理解、解释和严格评估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偏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