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乙二醇和胰蛋白酶用于猪动脉管道去细胞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0.05%胰蛋白酶-EDTA脱细胞方法与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PEG)脱细胞方法对组织物理特性的影响和脱细胞程度。方法用聚乙二醇和胰酶-EDTA处理猪大动脉动脉管道。结果PEG组去细胞百分率为95.32%,胰酶-EDTA组去细胞百分率为90.35%,两组比较P〈0.05,PEG组细胞外基质(ECM)结构保存完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法处理动脉管道较传统的组织工程去细胞更为有效,优越性明显,细胞外基质保存完整,生物力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活细胞内探究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裂解和p一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的生成机制。方法利用PCR扩增CFP(编码蓝色荧光蛋白),YFP(编码黄色荧光蛋白)和C99(编码APP最后99个氨基酸)三片段。含有54个碱基(编码APP中间18个氨基酸)的片段54bp由生物公司合成。CFP,YFP,54bp和C99四个片段连入载体质粒pcDNA3.0得到重组质粒pcDNA3.0-CFP-54bp-YFP和pcDNA3.0-CFP-54bp-YFP- C99。将这两个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利用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融合基因的表达,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检测APP的β裂解。免疫细胞化学和多光了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Aβ的生成。MTT检测转染细胞活性。结果(1)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消化和测序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2)转染细胞内可以观察剑蓝色平和黄色荧光。(3)在pcDNA3.0-CFP-54bp-YFP转染细胞中存在FRET现象;在pcDNA3.0-CFP-54bp-YFP-C99转染细胞中观察不到FRET现象。(4)免疫细胞化学和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到在pcDNA3.0-CFP-54bp-YFP-C99转染的细胞中有Aβ的牛成。(5)Aβ的沉积广泛分布于细胞内。(6)随着Aβ在细胞内的产生和聚集,细胞的活性逐步下降。结论C99对于APP的β裂解非常重要。早期Aβ首先在细胞内生成并在细胞内形成广泛沉秋。细咆内聚集的Aβ会影响细胞活性,带来不利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纳米荧光材料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确定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以CdSe 为核心的量子点与 ApoEε4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反应合成探针.对 ApoEε4-PT7-PL 质粒和正常人标本进行 Southern blot检测,并与地高辛标记方法作相应比较.结果 量子点与地高辛标记显影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量子点在 Southern blot 检测成像中表现出优良特性,可望替代传统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含有Swedish突变和Flemish突变的荧光真核表达系统,研究淀粉样蛋白前体(APP)酶解过程.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编码Flemish突变的APP最后300个碱基片段(C99)、蓝色荧光蛋白(CFP)、黄色荧光蛋白碱基序列(YFP),生物合成含有Swedish突变的APP中间54个碱基片段(54 bp),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FP、54 bp、YFP、C99片段克隆至载体质粒pcDNA3.0中,通过酶切、PCR、测序鉴定最终得到重组质粒pcDNA3.0-CFP-54 bp-YFP-C99,并将其转染至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检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以及进行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1)基因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2)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发现融合基因能够准确表达蓝色和黄色荧光.(3)FRET检测发现CFP-54bp-YFP-C99可以发生β和γ裂解产生Aβ,沉积在细胞内、胞膜上以及细胞间隙;CFP-54bp-YFP不能发生β裂解.(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Aβ在细胞膜、胞浆内以及细胞间隙聚集沉积.结论 (1)重组质粒能够完成APP的有序裂解产生Aβ.(2)成功实现在活体细胞中观察APP裂解.(3)Aβ有可能产生于APP由胞浆至胞膜的运输过程中.(4)C99对于APP被裂解有重要意义,可能起到信号肽样的引导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法在组织工程瓣膜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聚乙二醇去细胞前后组织工程瓣膜的物理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取猪10只,由于猪主动脉瓣为三叶瓣结构,共取得瓣叶组织30个,麻醉后宰杀取其心脏动脉瓣膜,分为去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个。②实验方法:去细胞组用聚乙二醇和DNase I处理;瓣叶组织放入1kg/L聚乙二醇,室温下浸泡30~45min,振荡器加以振荡;含抗生素磷酸盐缓冲液浸泡24h,反复3次洗脱;以5×104U/L DNase I液浸泡处理1h;对照组仅以含抗生素磷酸盐缓冲液浸泡24h,反复3次洗脱。③实验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去细胞情况,吸光度(A)值,计算去细胞率(%)=(对照组A值-去细胞组A值)/对照组A值×100%。猪去细胞瓣膜条置于力学测试仪测定最大负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弹性模量。结果:纳入猪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细胞组织形态学观察:去细胞组猪瓣膜组织中看不到细胞成分,且细胞外基质结构保存完整,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无明显断裂,仍呈波浪状平行排列,结构紧凑,弹性纤维结构清晰,组织无明显水肿。②DNA含量分析:聚乙二醇处理后去细胞百分率为95.32%。③生物力学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去细胞组瓣膜组织最大负荷[(12.586±1.693),(10.242±1.435)N,P>0.05]、最大应力[(2.346±0.342),(1.877±0.572)N/mm,P>0.05]、弹性模量(15.152±1.579,14.549±0.678,P>0.05)、最大应变[(31.685±7.533),(28.118±6.045)mm/N,>0.05]等均无显著差异。P结论:聚乙二醇法去除细胞完全,细胞外基质保存完整,对组织机械性能无明显影响,适于构建组织工程瓣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建立转突变型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双荧光融合基因(CFP-54 bp-YFP-C99)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可行性和基因整合效率.方法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构建的突变型APP双荧光融合基因注入昆明小白鼠的受精卵,获取子代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初步鉴定基因的整合情况,以获得阳性鼠.结果 注射昆明小白鼠受精卵共2202枚,移植1806枚.受体鼠56只,怀孕鼠13只,共生产52只子代鼠,其中存活32只.PCR初步检查整合有突变型APP双荧光融合基因的阳性鼠2只,均为活鼠.移植鼠的总怀孕率为23.2%(13/56),突变型APP双荧光融合基因的整合效率为3.9%(2/52).结论 显微注射法建立转突变型APP双荧光融合基因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是可行的,但转基因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全高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脑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纯化MSCs,Brdu标记后分别经颈动脉(1×104/μl,200 μl)和立体定位(1×105/μl,10 μl)注射至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1 d模型,各自设立对照组,观察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部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经颈动脉注射组较立体定位注射组爬杆实验评分低(P<0.05),Brdu阳性细胞存活多,迁移范围更广.结论 MSCs具有卒中后脑保护作用,而经颈动脉的给药方式优于立体定位注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转染miRNA-199a-3p的子宫内膜癌(E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pSIREN-miRNA-199a-3p过表达质粒并稳定转染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SPEC-2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iRNA-199a-3p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上调miRNA-199a-3p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SPEC-2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P0.05);miRNA-199a-3p可增强阿霉素对Ishikawa、SPEC-2细胞的生长抑制(P均0.05)和凋亡诱导作用(P均0.05);Western blot证实,miRNA-199a-3p可显著下调mTOR及其效应蛋白p70S6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miRNA-199a-3p可能通过mTOR通路与阿霉素联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联合应用miRNA和阿霉素治疗EC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行雷珠单抗注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归性分析。12例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接受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同时给予硅油、惰性气体或者平衡液的玻璃体腔填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给予雷珠单抗的玻璃体腔注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5 mo。这12眼中分别包括玻璃体积血(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眼中,8眼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2眼行惰性气体填充,2眼行平衡液填充。所有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10(100%)。1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眼无明显变化,1眼较术前下降。 OCT检查显示8眼术后未见黄斑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雷珠单抗注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概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