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基因修饰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形成组织工程化骨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骨组织重建的全新思路。 目的:实验拟观察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骨质疏松症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10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6月龄未孕雌性SD大鼠24只,SPF级,体质量250~300 g,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pcDNA3.1-hBMP-2重组质粒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提供;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由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提供。 方法:24只SD模型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3个月后分别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脂质体Lipogen介导转染pcDNA3.1-hBMP-2质粒,对照组细胞未作处理。3 d 后将每只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再分别对应地植入取材动物的自体下颌骨极限性骨缺损区。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第4,8周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术后8周进行成骨量的半定量检测。 结果:24只SD模型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周实验组在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边缘有新生骨质形成,8周时见相互连接的层板状成熟骨基质形成,对照组4周时只在材料边缘有少量骨基质形成,8周时新生骨质数量上明显少于实验组,且材料边缘及中央处有脂肪样结构形成。②对照组术后8周新生骨所占面积百分比为(0.046±0.004)%,实验组为(0.233± 0.015)%,各组成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质疏松症下颌骨的成骨量较无基因修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薄贴面与常规贴面的临床效果,为超薄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超薄贴面20例与常规贴面修复患者45例,基牙分别为72、120颗,3、6、12、24、36个月后随访,依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贴面评价分类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统计留存率和成功率。结果经过3年观察,超薄贴面和常规贴面在继发龋、边缘适合性、边缘变色、颜色适合性和结构形态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表现,留存率及成功率均大于90%,经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贴面可以获得与常规贴面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对口腔常用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Zpc)、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Ⅰ)、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 plus)、树脂水门汀(G-cem)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四种水门汀Zpc、FujiⅠ、Fuji plus、G-cem固化制取标准模型后用培养液制取浸提液,每组各加入不同浓度NAC (0 mM;1 mM;5 mM;10 mM;15 mM),再分别与3T3细胞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采用四唑盐显色(MTT)比色分析法,比较不同水门汀加入不同浓度NAC后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四种水门汀Zpc、FujiⅠ、Fuji plus、G-cem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表现为细胞相对增值率(RGR)的降低,其RGR均值分别为94.72%、80.89%、31.44%、3.89%。而加入不同浓度NAC后各水门汀表现不一:FujiⅠ和Fuji Plus加入1 mM、5 mM NAC时RGR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反而在加入15 mM NAC时出现RGR的降低(P<0.05);G-cem和Zpc加入NAC后都相应的降低水门汀细胞毒性,提高细胞相对增殖率,其中5 mM和10 mM出现峰值(P<0.05)。结论:不同水门汀其生物相容性差别较大,临床在选择水门汀时应该注意其毒性的影响;加入NAC后可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但是NAC具有浓度依赖性,要注意浓度的选择。NAC减毒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显微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近5年来因根管钙化、器械折断、根管桩、根管充填物、塑化物导致的阻塞根管434个(295牙)。其中钙化根管138个(95牙),器械折断50个(50牙),根管桩55个(55牙),根管充填物88个(53牙),塑化物103个(42牙),使用显微超声技术进行根管再疏通治疗,统计疏通的成功率。结果:434个根管成功疏通343个,成功率为79%。其中钙化根管疏通成功率为69.6%,器械折断根管疏通的成功率为68%,根管桩导致的根管阻塞疏通成功率为96.4%,根管充填物导致的根管阻塞疏通成功率为100%,塑化物导致的根管阻塞疏通成功率为69.9%。结论:显微超声技术是一种对阻塞根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颞下颌关节具有能模仿正常的解剖形态、与宿主贴合、不需另行取材、术后能立即进行功能训练等优点。假体材料对人工关节的发展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良好的设计、适形与固定是假体行使功能的必要条件。本文对人工颞下颌关节的发展概况、关节假体使用材料及其设计、关节假体的适形与固定技术,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痛因尚不清楚[1],因而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1993年胡永升等报道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对此我们做了动物实验,证实在兔眶下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后,同侧三叉神经节内相应的神经节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注射点附近的神...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 岁.1 年前出现右下后牙疼痛,伴有明显的右面部肿胀,无张口受限.外院诊断为“右下颌智齿冠周炎”.经局部冲洗上药及全身抗炎处理后,症状消失.9 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下后牙疼痛,呈持续性,有咬合痛,无冷热刺激痛,右面部肿胀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下颌骨喙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与整形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7例下颌骨喙突骨折患者,其中11例进行保守治疗,26例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通过开口度及疼痛度作为指标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7例喙突骨折占全部下颌骨骨折的3.18%,平均年龄38.05岁;两种治疗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最大开口度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治疗后1 d和4周、治疗后4周与6个月相比变化不明显,其他时间相比都有明显变化。结论 对颞肌内、线性、无移位的喙突骨折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对骨折移位较大、影响张口、伴有面中份或面下份骨折的患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直接影响着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及美观,除了过度负荷及病理性炎症两大因素外,种植体结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目的:综述种植体结构设计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关系。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数据、SCI 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种植体结构设计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mplant design,marginal bone loss,bone loss, bone defect”,中文检索词为“种植体设计;边缘骨吸收;骨吸收;骨缺损”。排除本综述无关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后按纳入标准筛选43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在口腔种植治疗中,避免种植体边缘骨是能确保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及美学修复效果基本要求,优化种植体形态结构设计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有极大的影响。故种植修复时应尽量考虑到以下因素:合理匹配种植体的尺寸,不同种植体选择合理的颈部设计,一体式种植体,基台设计及种植体-基台连接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类骨形成蛋白2(h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质疏松症者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24只6个月龄雌性SD大鼠建立去势模型,按体重编号,随机分组。3个月后实验组骨髓问质干细胞(BMSC)转染hBMP-2质粒,对照组未作干预,在体外构建自体细胞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下颌骨缺损区。结果术后4周时实验组有新生骨质形成,8周时成熟骨基质形成;对照组新生骨质数量明显少于实验组,且材料边缘及中央处有脂肪样结构形成。结论h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可用于骨质疏松症者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