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建华  宋春伶  韩艳秋  于挺敏 《吉林医学》2006,27(10):1184-1184
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其存活于健康的人与动物肠道内,通常不致病,但某些可产生强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能引起严重的疾病。我科2004年1月14日收治1名69岁女性患者,因病人主诉发作性头晕、呕吐及肢体不自主颤动,门诊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诊断收住院,住院后按“脑血管病”给予改善循环药物治疗,3d内症状未缓解,且出现发热症状,经血培养证实为大肠埃希氏菌所致的菌血症,给予系统抗生素治疗17d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69岁。因发作性头晕、呕吐及肢体不自主颤动1d于2004年1月14日11时入院。既往患“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脑区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甲基维生素B12对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3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1,2和4周时胼胝体、内囊和脑室周围MBP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胼胝体、脑室周围和内囊MBP表达2周时增多,为(13.0±3.0),(15.2±1.8),(14.4±2.2)分/视野,4周时增多更显著,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甲基维生素B12治疗后,MBP表达减少,2周时为(8.4±0.6),(8.2±0.4),(9.6±1 3)分/视野,4周时减少更显著,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白质损伤在2周时开始出现,脑室周围损伤在2周时达高峰,4周后回落,胼胝体和内囊区的损伤至少持续4周.给予甲基维生素B12治疗后白质损伤显著改善,治疗时间最短不能少于4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甲基维生素B12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脑白质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反复前脑缺血制备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后甲基维生素B12治疗1周、2周、4周时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LFB染色观察白质髓鞘变化、电镜下观察少突胶质细胞、髓鞘超微结构,并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对比。结果 治疗4周大鼠游迷宫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造模2周、4周时LFB染色均可见白质髓鞘脱失,但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轻。造模4周电镜下少突胶质细胞、髓鞘改变治疗组轻于对照组。结论 甲基维生素B12能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并能减轻脑白质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LA引起认知障碍域的特点。方法对67例老年LA患者进行分级,并应用量表对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筛查,鉴别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或其他认知损害,分析认知障碍域的特点。结果 67例老年LA中认知功能障碍57例。LA分级不同,认知功能正常与异常的构成比存在差异。LA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以抽象思维能力、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回忆等方面受损明显。结论 LA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LA可引起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LA引起的VCI以抽象思维能力、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能力、定向力、注意力与集中力方面认知结构域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梗塞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缺血性脑梗塞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梗塞发生发展机理中的作用,现将本文缺血性脑梗塞60例及健康人30例测定其结果报道如下。本组缺血性脑梗塞(下称观察组)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6~78岁(±S=58.71±6.12);病程5~14天(±S=6.74±2.80)。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9岁(±S=56.80±6.24)。方法采用抗人CD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试剂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6.
要完成上述3个步骤,应采取如下方法: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精神状态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及内科、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7.
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主要见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后,Tau蛋白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因此,Tau蛋白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白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文章综述了Tau蛋白在脑缺血后白质损伤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脑缺血再灌后不同时间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其免疫强度。结果 奥扎格雷钠与盐水对照组相比使相应时间点Bc1-2表达升高。结论 Bcl-2介导了脑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参与迟发神经元死亡。奥扎格雷钠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增强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多见于男性,以位于一侧眼眶、眼球后及额颞部密集发作的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每次密集发作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药物预防发作是治疗的重点。1流行病学我国1986年对26个省、市、自治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患病率为16.8/10万人,男性多于女性,二者之比为6.2∶1,发作丛集期多集中于春秋两季,分别为31.8%和39.4%,73.7%的患者有固定的发作时间,而且多在夜间发作。男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44岁,女性55~59岁。急、慢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0.
~(99m)Tc-GH和~(99m)Tc-PMT对肝占位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罗云霄,于挺敏,高凤桐,孝延龄,卢振霞99mTc-吡哆醛-5-甲基色氨酸(PMT)用于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特异性较强[1,2].99mTC-葡庚糖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